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973|回復: 2

雖然慢半拍,還是說一下申請博士生位置的經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23 12:47: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ang.hurh  發表於 2006-11-29 01:57]


讀過這一篇文章的同學們,真是抱歉了!
我是超級慢半拍,現在才搞懂要另開一篇文章的意思

所以,將之前寫過的段落整理到這裡:


我就我所知到、遇到的事情,做一個簡單的說明:首先,我人在慕尼黑,在 Max-Planck-Institute for Biochemistry/ Martinsried 工作,在 LMU 的藥學暨化學系註冊關於可以註冊為博士班學生的學期數上限(就是之前大家討論的只可以註冊六個學期個規定)應該是因為以前有太多的德國人已經拿到一個 PhD 了,卻還是一直想辦法為第二個、第三個 PhD 學籍註冊的(不論是真的還是假的),『聽』德國同事說,好處多多,只是我真的搞不清楚到底是 1. 社會福利更好 or 2. 稅可以繳更少 3.還是有其他原因....為了杜絕這個問題,大概是三、四年前就修訂了這個規定。不過,隨著每個學期要繳交 >500 Euro的學費之後,這個規定會不會又修改回去呢?)以我的情況而言,學校規定至少要註冊兩個學期,同時系上規定要當 3 or 4 次助教(但是規定一直改變,加上,因為不會說德文,加上我不是在學校的實驗室工作,所以被安排的助教課程都是以第七、八學期的學生為主,相對於低學年的課程要少了很多,所以,想被排入當助教,要自己積極爭取)

而對於我的大多數同事而言(我們實驗室大概一直保持著 10-15 不同國家的人),都是少註冊比較好,因為並沒有多餘的福利可享受,在沒有簽證問題的前提下,沒有必要每個學期繳錢;只有奧地利人,因為如果你是學生,拿到的薪水比奧地利境內拿的少的話(一般而言,奧地利的薪水比這邊高很多),他們政府會補足的。我在 2002 七、八月時,嘗試向藥學化學系先註冊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那時,他們還用二、三十年前的表格(必須要用打字機 key in 我們的資料),附上『國中』、高中、大學和研究所的成績單,再加上我們碩士論文的英文本(在那個時候,只有清華的一些研究所要求學生寫英文論文,就有台灣同學花了一段時間,將自己的碩士論文乖乖的翻譯成英文),另外,還要向我的碩士畢業學校要一份證明,證明我的成績是被許可進入博士班的 @%^&*  ( Whatever,我被弄得焦頭爛額的,註冊失敗(失敗兩次)! 直到 2003-2004LMU 終於出了一本超級大本的手冊分發給每個系,裡面載明了各個國籍的學生所需要的證明文件,因應國情不同,出示不同的 documents,我才通過系上那一關   (不知道其他學校如何?)

 樓主| 發表於 2006-12-23 12:47:37 | 顯示全部樓層
[wang.hurh  發表於 2006-11-29 01:58]


因為字數限制,繼續:

不過,我沒有碰上語言要求的問題;以我而言,我現在還不會說德文,頂多只能出去買買東西、吃吃飯還沒有問題、、、、、、、所以,不知道是不是不同的邦、學校的要求差異是不是那麼大?我只知道,如果老闆挺你的話,一切好說而關於修業年限(就是有一些大學有寫到幾年以拿 Master degree,幾年可以拿 PhD degree)方面,以前的規定很嚴,加上德國非常以他們的教育系統為傲,基本上想要五年拿到 Diplom 的,一班只有一到兩名,讀個七、八年的大有人在;只是七、八年前,德國政府教育部門在檢討:為什麼德國拿博士的年齡過高?的問題上,他們嘗試著與英國做比較,發現別人都可以 24-25 歲拿 PhD degree,他們就覺得德國開始比不上別人,原因就是教育時間拖太長了(我想,關於這點,明眼人都知道問題不在此)............自那時開始,五年拿 Diplom 的人越來越多,同樣地,拿PhD 的時間也越來越短,Quality control 已經不是教育的重點,如何用『另類』方法提升國家競爭力才是他們要的..........................所以,
1. 關於 PhD 的獎學金年限下修到 3 years(也就是說,可以三年畢業,以我老闆的話來說,我付你三年的錢已經夠了,如果想待久一點,多發點 papers,多累積自己的 credit,想拿一封好的推薦信,就想辦法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好,然後我就想辦法替你找錢);
2.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Made in Germany 的名聲已經很不一樣了...(對不起,這又是題外話了)胡言亂語一番,希望大家多包涵,也希望提供一些我這邊的經驗給大
 樓主| 發表於 2006-12-23 12:48:09 | 顯示全部樓層
[wang.hurh  發表於 2006-12-2 02:26]


(再補足之前分散在其他地方的經驗談)

提供我個人的經驗給大家

我的情況比較不太一樣,我是屬於比較晚才來讀博士班的,

1999 在台灣拿到碩士和服完兵役後,在台灣做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助理的工作(1999-2002),因為本身是從事 Bioscience 的工作,自己非常知道自己會繼續走這條路,但還是心存徬徨(因為不知道自己選擇的會不會是一條正確的路)

在準備申請學校的過程中,說實話,我自己本身是比較想來德國的,但是,還是努力的同時間準備 ToefL,GRE and Subjuct,希望多給自己一些選擇;(話扯遠了,還是 focus 在德國的申請上面吧)

我花了一段時間,整理了一下自己的 CV,同時寫了一篇 statement(作為陳述自己的申請動機),也花了許多時間在網路上,找尋自己想要走的方向的研究機構的實驗室,花了一些時間分析該實驗室的成員、發表文章(尤其是近三到五年的文章),選定幾個目標之後,同時間以快遞和電子郵件的方式寄出自己的申請資了給各個實驗室。

待對我有興趣的老闆回應之後,再稍微談論了幾天之後,我自己的情況是比較幸運的,我的老闆就立刻收我,並給我獎學金

我這邊的台灣同事,有的是在台灣得時候,做 phone-interview,在等待一段時間後,取得 offer;

有的是,人來這邊之後,到實驗室直接與大老闆談,之後再取的 offer 的

大部分的 European,他們都是在快取得 Master(or Diplom) 獲剛拿到學位的時候申請的,基本上都會有書面+電子資料,在老闆過濾之後,會邀請他中意的人直接來給個 talk(包交通費、住宿費),之後再做決定;這也是我們東方人在客觀條件上比較難比的地方(頂多有個 phone interview,一方面互相瞭解一下,另一方面可以讓老闆直接的知道妳的語言能力,過濾掉一些像是我們常聽說的大陸留美學生的 Toefl,GRE(or GMAT) 超高,但卻無法開口的情況);所以,我自己對於準備工作會多做許多,多推銷自己。

但同時的,也就是說當你本人在這裡的時候,好好把握機會,成功機率又會高許多!因為,我個人的分析:如果你未來的老闆候選人邀請你到實驗室給 talk,絕對要把握機會,已在台灣拿到 Master degree 的辛苦付出與成果來說,一般而言會超過這邊學生許多的(2-3 years 的碩士班訓練 vs 6-12 months 的Diploma training;當然啦,表達能力就看個人的努力了),加上,一般在給過 talk 之後,都有機會和 lab members 聊一下,對於瞭解那個實驗室是最好、也是最直接的機會。

綜合一下,因為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背景與優缺點,如何善用,就要多花些功夫在瞭解自己與準備工作上,這樣,就會有比較多的機會申請到自己想要的 position。

另外,補充一下,近 2-3 年來,整個歐洲有越來越多的 internation school (or internation PhD programme),在申請博士班的目標與選擇上多了不少機會,同時比較有一些已經統合好的資訊,申請時間固定,申請目標明確,大家也可以多多推廣、多多利用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11-24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