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學的強項在於理論訓練,(?怎麼跟我知道的不同),而這些受訪者心中的好大學則是能夠「理論與應用結合」,與產業掛鉤,天天有實際的應用。Karlsruhe科大(TU Karlsruhe)也正朝向這個方向邁進,透過與Karlsruhe研究中心合併,成立了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在德國這算是一項少見的創舉,將研究中心的8000名科學家與每年六億歐元的預算與學校經營合而為一,讓由政府經費支持的研究中心與地區經營的大學合作,期望結合科技、教學與創新研發三方面強項,學生將從中受益,同時接受學校教授與研究中心科學家的指導。而研究中心的先進研發成果也可以在第一時間作為學生實習項目。
不過德國高等教育長久以來面對的問題在於,大學生沒有時間到海外交流,因為德國大學生每週花36小時在課業上已經快要等同一個攻讀法律學位的學生每週花在課業上的時間(41小時)。而德國大學課程安排僅有六個學期,而其它國家的碩士申請條件大多規定必須完成四年的大學課程,所以申請其它國家的碩士課程可能遭遇困難,例如申請荷蘭碩士課程,德國的BA學歷可能不被承認。另一方面,在海外修課,該學分回到德國後也不一定被承認。再者在國際性評比上又遇到一項問題,德國評分方式與英美制不同,僅有少數大學採用A-F評分標準(德國都是以1-5給分,1= best & 5= f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