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google 查的
德國幼教簡介 黃麗鳳
和歐洲大部份的國家一樣,德國幼教機構之成立緣起於工業革命之後父母外出工作,導致尚未接受學校教育的幼兒在家中乏人看管。為了防止此種現象日後可能造成的社會問題,於是有所謂"幼兒學校"的成立。那時的幼兒教育"保育"重於"教育",學校裡的保母並未接受專職訓練,她們的任務只在於訓練幼兒生活上的常規。在幼兒學校就讀的幼兒均來自較低階層的家庭,而來自中產階級的幼兒通常家中聘有自己的保母或母親不須外出工作,所以不須接受家庭以外教育機構的照顧及托管。直到福祿貝爾(Frobel,1782-1852)1創辦幼稚園後,慢慢地才有中產階級的幼兒去上幼稚園。目前德國幼兒接受幼稚園教育的比例很高,德國政府正致力達成每位幼兒均可以在幼稚園得到一個位子的目標。
本文將透過德國幼稚園的種類、特色、教育理念、幼教的新趨勢及師資等各方面來描繪德國幼教的大致狀況,旨於透過認識不同文化裡的幼教體系來達成他山之石之效。
(一) 德國幼稚園的種類:
按照幼稚園的設立者及其接受政府補助及輔導的程度來分,德國有三種幼稚園:
1˙公立幼稚園: 由縣、市政府所設立的幼稚園。這類幼稚園接受社會局幼教部門監督及輔導,例如公立幼稚園園長和幼教師之遴選及派任全由這個單位來負責 。公立幼稚園的教育理念一般和政府的規定相去不遠。
2˙私立幼稚園: 包括了由基督教、天主教及其他宗教團體或由協會、財團法人、公司 、研究機構所設立的幼稚園。這類幼稚園接受社會局幼教部門補助及輔導 ,但其教育理念及幼教師的聘任並不受社會局幼教部門監督或控制。另外 ,還有許多由教育理念相似的父母親所設立的幼稚園或托兒所。這類幼稚園一樣也接受社會局幼教部門補助及輔導,但是所有在幼稚園就讀幼兒的父母親是"園長",他們有權自己選擇他們認為合適的幼教師,並要求幼教師以他們所認同的教育理念來教育自己的子女,父母對幼稚園裡的活動與策劃有高度的參感。這類幼稚園出現於六十年代,一群不滿當時幼兒教育的父母親提倡反權威教育,並親自設立他們理想中的幼稚園。這個運動影響所及是有更多帶有特殊教育理念的幼稚園紛紛成立。
3˙獨立自主的幼稚園: 這類幼稚園不接受社會局幼教部門補助及輔導,例如華德福幼稚園(WaldorfKindergarten)2。華德福幼稚園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家長的繳費,為了顧及低收入家庭,所以繳費標準以幼兒父母的月收入來分級,最低收費目前為每月90馬克 (1馬克約15元新台幣)。
(二) 德國幼稚園的特色
和臺灣的幼稚園比較,德國幼稚園有下列幾個特色:
1˙幾乎只有混齡編班: 德國所有的幼稚園不分公私立全採混齡編班。這個編班方式可回溯到十九世紀初的幼兒學校,為了保育下階層家庭的幼兒及減輕父母親的負擔 ,往往一個家庭裡所有學齡前兒童全在同一個幼兒學校就讀。雖然在德國幼教史上有多次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但這個混齡編班的特色一直保存下來 ,成為德國幼稚園的傳統。德國的幼教界一致認為,幼兒在混齡的班級裡可以熟習各種社會行為。而在獨生子女愈來愈多的時代裡,混齡編班更有其必要性,幼兒可以在類似家庭中有兄弟姊妹的環境下學習必要的禮讓及如何去處理衝突。德國幼稚園不以認知教育為主要的教育目標,所以混齡編班不致於影響課程上的安排。
2˙大部分的幼稚園只提供半天班: 德國幼稚園的設立是為了要分擔在職父母親照管幼兒的壓力。但是,德國幼教界也非常強調親職教育,並認為它是無法透過幼稚園教育來取代的。基於這個考慮,幼稚園盡量只提供半天班,只有少數的幼稚園提供全天班。原則上,只有來自單親家庭及雙親均為大學生或正在受職業訓練的幼兒才能得到全天班的位子。一般家中有0-3歲幼兒的父親或母親可以向所屬工作單位申請長達三年的教育假,留職停薪,而政府在此段時間內每月發給父母教育津貼,因此在德國收0-3歲幼兒的托兒所數量並不多。有3-6歲幼兒的家庭通常父母中會有一方只上半天班,所以讀半天班的幼兒下午可以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在這種的福利體系下,德國的幼稚園只要提供半天班即可滿足大部份家長的需求。
3˙公私立幼稚園收費大致相同: 德國所有的公私立幼稚園全部接受政府的補助。除了華德福幼稚園按照幼兒父母親的薪水高低來決定繳費金額外,所有的幼稚園收費大約是半天班介於95到110馬克之間,而全天班介於220到240馬克之間(包括早餐、點心及午餐費)。負擔不起的父母還可以向社會局申請補貼。
4˙德國的幼稚園不提供娃娃車接送幼兒: 除非在非常偏遠的地區,否則一般的幼稚園不提供接送幼兒的服務。通常幼兒的父母親在選擇幼稚園時,會以居家附近的、以走路或騎腳踏車到達得了的幼稚園為優先考慮。一方面,幼兒可以透過走路上學認識居家環境,稍大時也可以自己去上幼稚園。另一方面,幼兒下午或週末可以找住在附近的同班小朋友一起玩,不必父母親接送。
5˙強調從遊戲中學習,不進行分科教學: 幼兒不被要求在進入小學之前得會寫字母、認字及算簡單之加減,而且幼兒回家後不必做作業。
(三) 教育理念
除了蒙特梭利(Montesorri,1832-1915)、華德福幼稚園之外,大部分的德國幼稚園均不遵循單一及特定的教育理念,而是從各種理念中擷取精華及合時宜者加以融合,例如華德福幼稚園所強調的人與大自然的互動、周遭事物整體性的體認、供給幼兒取材於大自然的玩具已被很多的幼稚園所接受,並加以變化。同樣的,蒙氏的教具也常被一般公私立幼稚園的幼教師在設計教具時做為借鏡。而森林幼稚園(Waldkindergarten)3大量的成立也無形中鼓勵了一般的幼稚園去增加戶外活動或舉辦森林週或森林月的活動 。大致上,德國的幼稚園均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理念為出發點,採情境教學,特別注重幼兒的社會行為能力的發展,園內以角落佈置為主。
(四) 德國幼稚園一日之流程:
幼稚園為了配合在職父母上下班的時間而採彈性開園及關園。一般幼稚園早上7:30 開園,半天班的幼兒可於12:00-13:00之間,而全天班的幼兒17:00-17:30之間被接回家。大體上,幼兒在園內的時間可以盡興的、和不同的玩伴在自己選擇的角落玩,但每個早上有三次短暫的團體活動:晨圈、吃早餐、回家前的集合(也可能是說故事時間)。全天班的幼兒在午睡之後的時間也是以自由活動(戶外或室內)為主。這樣的流程可能會因為配合一些節慶所設計的活動而有所變更。
(五) 德國幼教的新趨勢:
1˙近年來德國成立了許多所謂的"兒童之屋"(Kinderhaus),收1到12歲的兒童,它兼具了托兒、幼教及安親的任務,把幼稚園的功能多樣化。其設立之原由在於解決上半天課的小學生放學後乏人照管及急需工作而家中有三歲以下幼兒的父母之困境。兒童之屋提供放了學的小學生一個和家庭雷同的空間,在他所屬的小團體裡有比他小的弟妹,也有比他大的兄姐。這種組合可以增加幼兒和其他不同年齡層兒童接觸的機會。
2˙除了"兒童之屋"外,德國幼稚園也和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幼稚園一樣接納身心障礙的幼兒。一般而言,德國幼稚園一班有22個幼兒,2個幼教師,有時再加上一位實習幼教師。為了鼓勵幼稚園接納身心障礙幼兒,政府明文規定收有身心障礙幼兒的班級可以增加一個幼教師或把班級的幼兒減為17個,讓身心障礙幼兒能得到細心的照顧及引導。
我聽過的是要收費,至於收多少,有的幼稚園看家庭收入來收百分比,詳細不太清楚,要去問一下!你可以將要去的城市寫出來,看看有沒有空的同學可以去幫你問看看當地的資料,看過可以在黃頁上面找到幼稚園的資料,不過沒找過不是很確定!
還有有想要上幼稚園要早點找,德國好像是有分學期的....
[ 本文最後由 Amy 於 2007-5-30 23:25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