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Sprache

《蘇菲的世界》網路讀書會 1- 先蘇時期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7-3-20 00: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哲學跟神話又不太一樣,因為它是一種對神話的批判。

透過神話來解釋世界會很容易出現解釋漏洞的問題,以致於發生說服力不夠強的結果。譬如以《蘇菲的世界》一書裡提到的北歐神話為例。神話中用「Thor神的錘子被Trolle偷去藏到Jotunheimen」來解釋冬天萬物枯死之現象,並用「Thor奪回錘子,殺死所有的Trolle」來解釋春回大地的現象。但是,既然把Trolle全都給殺死了,不就意味著不再會有Trolle去偷錘子,從而也就不會再有冬天才對啊!顯然地,這個神話在此並沒有很恰當地解釋出四季循環不已的現象。這時只要有人想雞蛋裡挑骨頭,自然就會引發一場對神話思維的挑戰。

從某個角度來講,哲學家就是在雞蛋裡挑骨頭,因為他們實在無法忍受別人看不出雞蛋裡有骨頭。西方哲學史裡把第一批對希臘神話展開批判的人視為哲學家。這些哲學先鋒們的想法雖然在現在看來,可能跟神話比起來也沒優秀多少;但不可否認地:確實是由於有他們首先發難,去逼散神話思維的迷霧,以尋求更具說服力的理性解釋,才開啟哲學之路的。

下一章,我們將會讀到這些哲學先鋒們的想法。

評分

參與人數 2參與度 +8 收起 理由
layin1 + 2 可是雞蛋裡是真的沒有骨頭呀
gustavko + 6 推"無法忍受別人看不出雞蛋裡有骨頭"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3-27 18:42:3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prache 於 2007-2-22 21:32 發表

第三章的主題是immanuel目前特別感興趣的「神話」,
我打包票他會自己一個人霹靂啪拉講一堆,
所以擔任下個月領讀的人肯定會很輕鬆喔!

期待許久,
immanuel 迄今仍未對神話發表感想。
本月還有幾天,有看過本章的人還有機會發言喔!

其實神話這個題材很有趣,
光希臘神話就可以談很多,
很多好萊塢電影也都會直接或間接扯到。
譬如:Troja、Tomb Raider的Die Wiege des Lebens。
多接觸,也有助於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發表於 2007-3-29 13: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prache 於 2007-2-22 21:32 發表

第三章的主題是immanuel目前特別感興趣的「神話」,
我打包票他會自己一個人霹靂啪拉講一堆,
所以擔任下個月領讀的人肯定會很輕鬆喔!

我三月中才從台灣回來;immanuel也回台灣去了!他要到三月底才會回來
我看他如果要發言,真的要把握月底僅剩的時間霹靂啪拉講一堆才行
發表於 2007-3-30 23: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星期四是雷公日

借用Thor來講一下星期四的由來:
英語的星期四的由來就是帶著鎚子的Thor,所以叫作Thursday。
當帶著鎚子的Thor揮動鎚子,就產生雷電,所以Thor等於是北歐神話裏的雷公-德語的星期四就是雷公日Donnerstag。
但是在羅馬神話裏,司雷的是Jupiter,所以法語的星期四叫作jeudi(拉丁語系都類似:西班牙語叫作jueves,義大利語叫作giovedi)。
Jupiter作為繞行太陽的前六顆行星,到了中國和日本,依五行被翻譯為木星,所以日語的星期四就叫作木曜日。
Thursday, Donnerstag, jeudi, 木曜日......四種語言看起來差別很大、彼此似乎毫無關係的四個字詞,原來是有關的!

評分

參與人數 3參與度 +17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10 厲害厲害~
Sprache + 5 真是讓人增長見聞啊!
mmarta + 2 有趣!!!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4-8 20:06:25 | 顯示全部樓層
哲學史之始:自然哲學家

第四章談的是一般認定的西方哲學史肇端時的哲學家,這些人關注的焦點是大自然以及自然變遷的過程,故人稱其為「自然哲學家」(Naturphilosophen)。他們試圖去解釋其日常所見的事物是從哪裡來,以及如何產生出來的?就此,我們可以發現,自然哲學家所面對的問題其實都衍伸自一個問題,亦即:世界從何處來?這個問題正是Sofie的哲學函授老師在最開始提出的三個問題之一。

本章一開始, Sofie的哲學函授老師又繼續問了三個彼此相關的問題,亦即:

1. 是否有一種構成萬物的原始物質(Urstoff)?
2. 水能變成(werden)酒嗎?
3. 土與水如何能變成一隻活生生的(lebendig)青蛙?

這三個問題探問的是世界中三件事:「世界的構成元素」、「元素如何構成複雜的物」以及「死物如何變成活物」。所以任何能夠回答這幾個問題的說法,就算是針對的「世界從何處來?」這個問題提出一套解釋理論。
 樓主| 發表於 2007-4-10 15:45:57 | 顯示全部樓層
儘管中國那邊是將Sein翻譯成「存在」,但是個人一直認為不妥。<br />
<br />
因為Sein這個詞所涉的範圍極廣,其也能去指稱如思想一類的東西。<br />
若我們要用中文說「某種思想<b>存在</b>」,個人覺得會有點怪怪的,<br />
因為「存在」一語在日常中文的脈絡裡比較接近Existenz。<br />
但是我們可以說「<b>有</b>某種思想」,這裡的「有」就是sein或者es gibt之意。<br />
<br />
就此,我倒是比較傾向接受台灣天主教哲學一系的譯法:「存有」。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7-8-25 07:20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4-10 18:40:16 | 顯示全部樓層
嗯!我先前倒是沒有考慮到Parmenides的Sein跟後來的人講的Sein是否有差異?<br />
看來我得再花點時間去唸一點希臘哲學史了!<img src="images/smilies/titter.gif" smilieid="9" border="0" alt="" />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7-8-25 07:20 編輯 ]
發表於 2007-4-28 14:44:34 | 顯示全部樓層
終於把回台灣期間沒參與的討論都看完了.
對最後的"存有"一義還是不明白.
什麼是存有? 存有和存在的分別在哪裡呢? (我是第一次聽到存有這個詞)
是指時間上長短的差別嗎? 還是??
 樓主| 發表於 2007-4-28 16: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harlotte 於 2007-4-28 15:44 發表
對最後的"存有"一義還是不明白.
什麼是存有? 存有和存在的分別在哪裡呢? (我是第一次聽到存有這個詞)
是指時間上長短的差別嗎? 還是??

「存有」是形上學的一個用語,用來指稱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
在語義上相對於「無」,也就是「不是無」之意。
凡是人、動物、植物、礦物、星體、心理感受、抽象思想、物理原理等等都可稱之為「存有」。
(更恰當地說是「存有者」,這點請容之後再找機會詳述。)
西方形上學主要是建立在這個「有無之辨」上,所以學習西方哲學時,
都得對「存有」這個詞敏感一點,當作專門術語來理解。

「存有」一詞用來翻譯「Sein」,Sein就是動詞sein的名詞化。
當我們想要描述某個事物時,不論其有形或無形,基本上都可用sein動詞來引導。
譬如我們說:Ich bin Student; Ich bin gl&#252;cklich; Ich bin deiner Meinung ......
而不可說Ich Student; Ich gl&#252;cklich, Ich deiner Meinung ......
因此,「存有」一詞就像是一切事物的基本特性,而其他的性質都是依附它而來的。
由於所有事物都有這個「存有」之特性,所以它可以說是一切事物共有的、最抽象的性質。
換另一個方式來講,就是說:
我們只要找出一切有形的、無形的、具體的、抽象的事物之共同的性質,
則那個性質就被稱為「存有」。

「存在」一詞是翻譯「Existenz」,其動詞形式則為existieren。
從日常語言來看,能夠稱為「存在的」至少得是有形、具體的事物。
我可以說「現在我眼前的Notebook是存在的(existiert)」,
但是我不可說「我昨天夢裡看到的Notebook是存在的」。

相較之下,我可以說「現在我眼前的Notebook是存有著的(seiend)」,
也可以說「我昨天夢裡看到的Notebook是存有著的」。
因為夢裡的Notebook雖然不存在,但是它仍是一種形式的「有」,而不是「無」。
就此,我們可以說「存有」所指涉的範圍比「存在」廣。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3 收起 理由
Charlotte + 3 感謝詳盡的解釋!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4-28 18:52:13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我很想參與討論哩...
可是...
讀書會開始時
我在準備考試
之中又一堆有的沒的事情

到現在才比較安定下來嗎了...
可是看到大家已經討論到不同章節了
我不知道我還能參與嗎?

.....
 樓主| 發表於 2007-4-28 19:28:2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rimay 於 2007-4-28 19:52 發表
其實我很想參與討論哩...
可是...
到現在才比較安定下來嗎了...
可是看到大家已經討論到不同章節了
我不知道我還能參與嗎?
.....

歡迎!歡迎!
這個讀書會其實組織很鬆散,
只要是表明要參加、而且有閱讀該書的台灣留學生,
皆可參與。
發表於 2007-4-28 19:45:2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prache 於 2007-4-28 20:28 發表

歡迎!歡迎!
這個讀書會其實組織很鬆散,
只要是表明要參加、而且有閱讀該書的台灣留學生,
皆可參與。


我不知道這書是否必須從第一章開始閱讀
因為有些書不從開始讀起的話,中間會不知道在說什麼
不知道蘇菲的世界也是得從頭讀嗎?

如果必須從頭讀的話,我問第一章的問題會不會變得很狀況外阿?
 樓主| 發表於 2007-4-28 20:52:4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rimay 於 2007-4-28 20:45 發表

我不知道這書是否必須從第一章開始閱讀
因為有些書不從開始讀起的話,中間會不知道在說什麼
不知道蘇菲的世界也是得從頭讀嗎?
如果必須從頭讀的話,我問第一章的問題會不會變得很狀況外阿?

把它當偵探小說來看的話,能從頭看會比較好。

若想從中間看,看不懂的話,再回頭看就是了。

若對前面的章節有問題,請先查閱一下先前的討論,
還是沒有幫助的話,再來發問即可。

總之,這個讀書會很鬆散,而且是個實驗性質,
所以可以容許許多彈性的做法。
重要的是,來參與唸書討論的人都覺得有收穫就好。
發表於 2007-4-30 20:2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immanuel 於 2007-4-30 21:11 發表


現在加入正是時候
哲學史列車就快駛入這趟旅程的第一個大站雅典了
Amicus Plato, sed magis amica veritas...


今天在坐飛機的時候,不曉得為什麼才想到這篇網路讀書會好像都沒有消息了很可惜,沒想到娘娘就出現了讓它浮上來.....

算不算有默契啊?

評分

參與人數 1短評 +1 收起 理由
primay + 1 其實是sprache讓他浮上來,我順便搭話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4-30 23:57:2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prache 於 2007-2-22 19:43 發表

嗯!唸哲學唸到一定境界後,「問問題」會比「回答問題」還難。
通常到了那個境界的人,已經可以被我稱為「哲學家」了。
...


看到這兩句話,

突然感觸很深...

像我這種整天埋頭在實驗室的人,腦袋剛想過的、正在想的和即將想的東西,大多和實驗脫不了關係。

想說,要將自己抽出這個情形,好好的看一看自己所學 or 所面臨的相關研究文章,就已經頗為吃力了;更不要說,還能將自己抽離更遠,想一想或者是從更廣闊的角度看一看更廣義的問題...

既是,有想到什麼事情,幾乎也只是稍縱即逝般的;過一陣子,也就忘記了!
寫下來呢,過一陣子,也會有無法深入去思考情形產生...

同樣是做實驗科學的,花在『實驗步驟』上的比率,還真的是大不相同...

如果將『親自做實驗』『數據分析』『閱讀文章』『思考問題、找出新方向』『寫文章』做一個時間比重分析的話,應該會比較找得出自己的因應之道吧!?

真是抱歉,想到這些事情。

評分

參與人數 1短評 +1 收起 理由
Sprache + 1 十年磨劍、學成出師之後再回頭看,或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5-1 01:35:17 | 顯示全部樓層

自己思考

作者在正式進入哲學講古之前,特別提醒我們:在此讓人感興趣的並不是自然哲學家們提出什麼樣的答案,而是他們如何想出這些答案的。(S.41-42)不過,他又接著補充說:對於那些自然哲學家的想法,我們只能仰賴後來亞里斯多德(Aristoteles)記載的隻字片語,而且僅能得到結論而已。(S.42)這意味著,我們得去揣測其是如何得出該結論的。(這也正是為什麼作者在介紹那些哲學家的想法時,用了不少表達推測語氣的用詞:vielleicht, wahrscheinlich, soll等等。)換言之,儘管我們無法得知自然哲學家到底是如何想出那些答案的,但是我們可以去揣摩一下,想一想他們是如何想的。而恰恰是在這樣的揣摩過程中,我們自己也就跟著在練習哲學思考了。作者這裡暗示著,更重要的是哲學思考的過程,而非其結論。因此他在本章最後特別安排Sofie表演一下,讓她自己去思考,而不是去應用別人已經得出的結論。(S.52)

我們可以用學數學的經驗來類比這裡所描述的情形。譬如:當我們真正學會聯立方程式時,我們並不是把老師教的例題答案給背熟,而是跟著學習怎麼去解出答案來。倘若我們在解題的過程中,沒有真的自己去思考,則我們根本就無法理解為何會得出這樣的答案。重要的是運算過程,只有能夠寫出正確的運算過程,才能證明自己真的學會了聯立方程式。

[ 本帖最後由 Sprache 於 2007-5-1 21:38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5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5-1 20: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雖然已經要進入第五章了.....
不過在閱讀第四章中,讀到Heraclitus和Parmenides的想法時,腦海中浮現的是以前讀易經
時,鄭玄所總結的一個易經中的道理:簡易,變易和不易(萬物雖變幻無常,但原理不變).
依照粗淺的認識來看,和西方的自然派哲學家所講的可能不盡相同,但東西方人類對於
宇宙真理的追求與想法似乎有某種層面上的相似?

回到之前存有與存在的問題.依據目前的理解來看,可以這樣說嗎?存在是ㄧ個具體的,具象的,實際有的狀態
而存有則不ㄧ定是有具體的形象或是狀態.....? 那麼對於"神"可以說是存有,但不ㄧ定存在嗎?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5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5 好問題!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5-1 20:47: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harlotte 於 2007-5-1 21:13 發表
回到之前存有與存在的問題.依據目前的理解來看,可以這樣說嗎?存在是ㄧ個具體的,具象的,實際有的狀態
而存有則不ㄧ定是有具體的形象或是狀態.....? 那麼對於"神"可以說是存有,但不ㄧ定存在嗎?.

如果「神」是指我們腦海裡的概念的話,換言之是人的虛構的話,則可以說:它是存有著,但不存在。
當然,有神論者無法認同此說,他們會覺得神是存在的。

中世紀的時候特愛討論神是否存在的問題,
因為幾乎沒有多少人宣稱真正看過神,他們看到的頂多是所謂的「神蹟」。
如何證明神是存在的,就變成一個有趣的形上學問題了。
「蘇菲的世界」故事進行到中世紀哲學時,應當就會討論到此問題。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5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5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5-3 21:57:15 | 顯示全部樓層

哲學史是不是進步的?

immanuel辛勞地連續發表四篇回覆(自然哲學家,願原質與你同在,存在與生成,以及不只有一種原質)來介紹自然哲學家這一章。我想問一個問題,就是這些自然哲學家的哲學是不是越來越進步?例如在「願原質與你同在」(敢問immanuel為何願原質「與我同在」?)裏,Anaximander是否比Thales更進步,而Anaximenes是否又比Anaximander更進步?照immanuel的介紹,在「存在與生成」裏,Parmenides與Heraklit似乎只是兩種不同的哲學思想而已,但是在「不只有一種原質」裏,Empedokles卻似乎超越了Parmenides與Heraklit的哲學,而有所進步;那麼Anaxagoras是不是又超越了Empedokles的哲學?還是Anaxagoras也只是構成了跟Empedokles不同的哲學對照而已
下一章的Demokrit的哲學是否又超越了這一章的自然哲學家?還是Demokrit也只是構成了跟自然哲學家的對照而已呢?
如果哲學只是不同的思想的陳述,換句話說,哲學史不是進步的,那麼哲學家只是一直在各抒己見,今天的哲學思想也不會比古代的更高明;如果哲學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換句話說,哲學史是進步的,那麼要如何證明下一個哲學會更好?

評分

參與人數 3參與度 +10 短評 +1 收起 理由
renemcc + 1 我對你提問哲學史是不是進步一問有回應!
immanuel + 5 推樓下的
Sprache + 5 Zusehn每次提的問題都很犀利...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5-6 20:45:02 | 顯示全部樓層
請教Sprache:
謝謝你的稱讚與鼓勵,可否也提供犀利的回答?

請教immanuel:
謝謝你詳細而迅速的回答,但待續後面冒出了一個一言以蔽之的簡答:
原帖由 immanuel 於 2007-5-5 19:53 發表

...對上面這幾個問題的回答也可以是這樣的:
重點不在高不高明,而在差異,差異本身就是意義的根源。
完畢。

讓我忍不住要追問下去:所謂差異本身就是意義的根源,意思是只要與別人不同就有意義嗎?換句話說,如果我要創造意義,就在於怎樣去標新立異嗎?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5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5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5-2 0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