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083|回復: 8

[轉貼]鬼哭神號重現──白川靜的漢字世界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3-26 17:44: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這篇文章以前貼過

後來因故刪除

也可能沒刪

但我搜尋不到了

可以看看日本漢學的水準

------

http://blog.roodo.com/kanbaku/archives/4150757.html

十月三十日,國際漢學界的漢字學重鎮白川靜先生,以九十六歲高齡逝世。先生的畢生貢獻,立足漢字學,橫跨考古與民俗,旁及神話和文學。透過卜辭金文的龐大研究業績,系統性、獨創性地,對於中國及日本的古代文化,提出豐富又生動的見解,旗幟鮮明,別樹一格。這篇短文,只是作者的閱覽心得點滴,實不足以述說先生的輝煌學術成就於萬一。(20061123人間副刊)

 太初有字,字與神同在,字就是神。
 ──引申自舊約創世紀第一章第三節「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新約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太初有道(Word),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日本的漢學耆宿,今年一月青銅器泰斗林巳奈夫、五月思想史名家金谷治,先後去世,分別為八十歲和八十六歲。執漢字學牛耳的白川靜,亦於十月末以九十六歲高齡辭世,天與遐壽,成就總數千萬字以上的等身著作。

  白川靜的畢生貢獻,立足漢字學,橫跨考古與民俗,旁及神話和文學。他透過卜辭金文的龐大研究業績,系統性、獨創性地,對於中國及日本的古代文化,提出豐富又生動的見解,旗幟鮮明,別樹一格。做為普通讀者,當然無能無力置喙學術專業,好在他也出版多本通俗 (基礎教養)書籍,讓一般人得以窺看瑰麗斑爛的「白川靜漢字世界」。

  神聖三記號

  一九七○年,白川靜六十歲,接受岩波書店邀請,發表基礎教養性質的新書版「漢字」,迥異於之前的深奧學術專書,向一般大眾宣告「白川漢字學」裡頭最重要的關鍵字:「□」的重新復活。他詳述論證,已發現的甲骨金文之中,並無確切的單獨作為五官口耳之「口」的用例,所謂的「口」,甲骨金文裡的「□」形,應作承載祝詞(符咒)的巫具神器解,他命名讀作「sai」。

  但「□」源自何處呢?

  白川靜表示,凡物體必佔有時間和空間,佔有時間為「存」,佔有空間為「在」。「存」「在」共同的標幟就是「才」。甲骨文中,「才」作「□」,即巫具載器吊懸於十字型標木。才,加人物為「存」,佔有生命時間,加刃物為「在」,佔有場所空間。因此許慎「說文解字」釋文「才:草木之初」。雖不中亦不遠。才,即萬物之始── 才(材)料才質;當然也包涵人──才幹才情。甚至攝容「天地人三才」。

  「□」以武器「戈」護持,「才」略形十字,作「□」。「□」加「□」為「哉」,祝禱之始;加衣為「裁」,新服袚清之始;加車為「載」,祈勝征戰之始;加異(揚手正面鬼形)為「戴」,敬畏祖靈之始。

  白川靜強調,「□」出自於「□」與「□」,但神威神力相通相同。這就是三種神器,三個神聖記號。或許,統稱為「三才」,也未嘗不可。

  揮動神來之筆,白川靜把「□」從被混同為五官口耳之「口」中解放出來,重新發現,掣動連鎖反應,好比原先倒下的骨牌,一一恢復站立,張牙舞爪,猙獰咆嘯。無緣目睹卜辭金文的東漢許慎,在著書「說文解字」內數十個釋文唐突牽強的含「口」字項,終於撥開了迷障,活靈活現,讓我們目睹隱蔽了三千多年的神聖面貌。這幾十個含「口」字項,無一不與太初民俗緊密聯結。

  餵食精靈,殺害生人

  中公新書版「漢字百話」裡,白川靜提到,剛出版「說文新義」( 十五卷別卷一,一九六九年始刊,五典書院)的時候,某個尚未翻讀該書的外國學者,問他為何浪費時間撰寫?漢字象形,不過「一看就懂能說」,前人也看也懂也說了,難道你的字形解釋還會有甚麼「新義」?

  白川靜不以為然,耐心回答,象形並非具象繪畫,而是抽象象徵,不能「望形生義」。例如「告」,「說文」指稱「牛觸人,角著橫木」,狀似有所「告」人。這樣的講法缺乏說服力。白川則解釋,下為神聖載器,上為祭祀木枝,「稟示神衹」為「告」。又如「名」,並非「晚暗稱名示人」,這說法不合流傳至今的「實名敬避」的古俗,而是下為載器上為「肉」略形,「子女於某定年稟報祖廟祖靈」,且同時予以命「名」。再舉例,「古」字下為載器,上為護具長干,「祈求靈驗久遠」之意;上為鉞形,護持神聖載器為「吉」;「吳」字載器下狀搖頭舞者貌,手舞足蹈取悅神明,後旁加薩滿女巫為「娛」。

  尤其重要的「言」「音」兩字。載器上置「入墨刺鍼」,向神發起「假若違背甘受文身之刑」的誓詞為「言」(辛口,辛是附柄刺鍼) ;反之,神明聞「言」憑依,載器響應為「音」(辛口點,點表神意神跡)。這比許慎的「直言曰言」,「聲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高明靈動多了。

  幽遊白川靜的漢字世界,就像目睹栩栩如生的神話傳奇,搬演「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萬古風情,迴轉直下三千年,跳躍紙面。對於漢字起源的認知,能夠呼應遠古祭祀巫祝儀式的時候,心象腦海,當即展現一筆一畫都可以「餵食精靈」、「殺害生人」的咒力媚態,也才產生火化於「敬字亭」,還諸天地的崇畏需求──對照之下,橫遭切手斷腳、臟殘腑敗的簡體字型,哪裡蘊涵「請神除魅」的靈性?恐怕都「破功洩氣」殆盡了。

評分

參與人數 8現金 +36 短評 +1 收起 理由
Rosta + 1 感謝分享
Nish + 5 感謝分享
Charlotte + 3 感謝分享
ja0717ck + 5 感謝分享
kati + 5 感謝分享
marspooh + 10 感謝分享
mmarta + 3 感謝分享
upsyangyang + 5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9-3-26 17:45:44 | 顯示全部樓層
苦學、勤學、碩學

  有「最後的明治型知識人」之稱的白川靜,一九一○年(明治四十三年)生於京都東北方的福井縣福井市,父親從事洋裁,家境貧困。讀完小學後,他前往大阪,白天到代議士廣瀨德藏辦公室當「小弟」,晚上唸夜校。廣瀨的漢文藏書豐富,白川靜閒暇嗜讀,立志要走漢學研究這條路。三三年進入京都立命館大學附屬專校國漢學科夜間部,四一年轉讀大學部。從此與這所校名取自孟子盡心篇的關西私立名校,結下終身的學術因緣。四三年,三十三歲大學畢業,受聘任教母校,直到逝世。

  白川靜專心治學的嚴謹態度,可以從下述事件窺見得知。

  曾任教立命館大學的作家高橋和巳,在自傳散文集「我的解體」提及,一九六○年代,學生運動席捲日本全國,立命館大學也不例外,校園紛紛擾擾,師生無心上課。但白川靜視若無睹,每天照樣鑽進研究室,埋首資料堆。「當時校舍大多被封鎖了,獨有S教授的研究室,直到晚間十一點還燈火通明著。」S,即SHIRAKAWA,白川。高橋又寫到,囂嚷的學運份子,眼看不屬於任何政治思想黨派的白川靜老師的「特異行徑」,無可奈何。每天見他從抗運群眾旁邊默默通過,閉關自己的研究室讀書靜思,對照外頭的「革命」熱情場景,氣氛真是詭異,「想必學生們也感受到那份孤高的學問的尊嚴吧」。

  「任誰都沒有破壞我讀書研究的權利」,白川靜回憶這段往事,曾對來訪記者這麼淡淡地表示。正是這樣的專注毅力,讓他堅持親自抄錄近十萬筆甲骨金文資料,一筆一劃鏤刻在心版腦際,慢慢地醞釀品味。文字逍遙,逍遙文字。「象形漢字不用手寫不行」,他說。所以,白川靜大器晚成,在發表數百萬字學術著作和通俗教養書籍後,六十六歲退休,受聘榮譽教授,潛心治學,投注於集畢生學問大成的「 白川靜字書三部作」。一九八四年,七十四歲,刊行形源字書「字統」;八七年七十七歲,刊行訓讀字書「字訓」;九六年八十六歲,刊行解辭字書「字通」,三部巨著總合八百萬字,全數手寫完成(原稿寄贈以收藏中國古物著稱的神戶白鶴美術館)。這樣的「學術手工業」,真是嘆為觀止,可謂今之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了。白川靜獲譽為「最後的碩學」,實至名歸。

  漢字是東洋共同的血脈

  二○○三年,白川靜擷取「字統」部分內容,即根據日本文部省公佈的常用漢字表範疇,編成一冊「常用字解」,大可做為一般書籍看待,許多日本上班族通勤常隨身攜帶,隨時閱讀。今年春末,瑞典的中國學家林西莉「漢字的故事」中文正體字版在台發行,造成轟動。當時,實在替白川靜叫屈。「常用字解」內容這麼獨到豐饒的「大巫」,本地乏人聞識,簡單介紹他人見解的「小巫」,卻引來教授作家熱烈推薦……,豈止「聖賢多寂寞」,認真的學者也是啊。

  記得翻閱「常用字解」,其中關於「右」「左」的字形解說,最是印象深刻。書裡敘述,「右」為右手形加神聖載器,「左」為左手形加神聖咒器,兩字合作「尋」字。右執載器,左執咒器,翩翩Ŭ 62;舞,祭祀問天,探訪神之所在為「尋」。又兩手左右伸展為「一尋」,神聖之數。

  徜徉白川靜的漢字世界,彷彿置身「聖俗同在,陰陽對流,天地未分,鬼靈並存,神人合體」的混沌時空。再試看他對於「道」的解釋 ──道,金文作「導」,加手形,「辵」為行進,「首」為異族虜頭。征戰越境異族部落,執馘首,祓除異族神靈作祟,即「導」。業已祓除清淨的路徑為「道」。這樣的巫祝儀式就是「道術」,形而上為「道家」,衍變為「道教」。跨海扶桑結合本土信仰形成「神道」。

  實在太精采了。通曉夏商周先民文化的白川靜,他的漢字解說有如「講古」,所謂「倉頡造字,鬼哭神號」的魔界幻境,正是如此!

  對於漢字,白川靜痴心專情近一百個寒暑。經常替正統漢字辯護,批評政府文字政策的他,幾年前,九十二、三歲高齡了,還不死心,感慨喟嘆:東洋中日韓越,本來擁有共同的遺產「漢字」,現在呢,先是十九世紀法國殖民越南時全面廢絕,二戰後南北韓繼之,日本也限制使用(八○年代起已漸放寬)。而傳承最豐富的中國呢,把表意的漢字強制推至表音的方向,慘不忍睹。政治的齟齬,導致東洋連繫的血脈四分五裂。面對這樣「悲哀」的狀況,白川靜苦口婆心,盼望身為東洋老大哥的中國,義不容辭,更該講求存續正統漢字的政策方法──除非真要完全放棄祖宗遺產,他說,另當別論!

  白川靜語重心長的話語,不知那些附和台灣也應簡體字化的論客,聽不聽得進去?

  (日前,吃驚聽到淡大日文系黃憲堂老師,已於去年底壯年早逝,聊以本文紀念這位深受學生敬愛的「好好先生(sensei)」) —─20061123人間副刊

評分

參與人數 6現金 +26 收起 理由
Nish + 5 感謝分享
Charlotte + 3 感謝分享
ja0717ck + 5
mmarta + 2 多謝
MING + 6 感謝分享
upsyangyang + 5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9-3-26 18:27:57 | 顯示全部樓層
前一陣子有一篇報導:
德國台灣同學會 » 酸甜苦辣塗鴉版 » 時事八掛區 » 日媒報導 「床前明月光」非原詩
http://www.taiwanische-studentenvereine.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14641&page=1#pid85890
說我們和中國從小到大
耳熟能詳的李白靜夜思
竟然是錯誤的版本
而日本用的版本才是正確的
考證自己的文化都還會輸給外國人
而且竟然錯了數十年無人發覺
做學問的態度如此
真的很誇張很丟臉

評分

參與人數 1短評 +1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1 是吧,這篇也可顯示日本人的漢學底子~ ...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9-3-26 23:12:42 | 顯示全部樓層
古文裡本來就有多種版本
像光是目前已出土的「道德經」就有N個版本
漢學考究上很多字和句子都不一樣
解釋也是千萬種....
老實說也沒人知道那個是對的
所以也不能說日版靜夜思就是真的原版吧?
那只是一種「可能」而已
隨便一個新聞就讓人對一個文化產生動搖或喟嘆
我想這反而更讓人感嘆....

所謂的「中國文化」我想已經不在現在的「中國大陸」了
蔣介石當初來台灣的時候把能帶來的、值錢的都帶來了
還有一些文物在大英
大陸保存的只有一些帶不走的「不動產」吧....
再看看他們的文革
現在的大陸我就不相信他們有什麼文化
遑論「中國文化」
他們只是剛好國名叫「中國」罷了....
可惜很多人不經思考(外國人尤其)
以為「中國文化還是要去中國學」
個人覺得是笑話....
台灣應該可以很自豪的說:「要學真正的中國文化,就到台灣來吧!」
雖然地小保存有限
但確是碩果僅存、道道地地的中國文化了!

簡體字亦是笑話....
在下以會繁體文為豪
雖然並不排斥「現在的中國人」(跟政府和政治無關)
但對他們的「現今文化」還有欺世盜名的行為相當反感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10 收起 理由
ja0717ck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9-3-26 23:28:4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start004 於 2009-3-26 23:12 發表
台灣應該可以很自豪的說:「要學真正的中國文化,就到台灣來吧!」


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於這方面投注的心力好像一直不多
現在到處都是什麼孔子學院
好歹我們也弄個幾間什麼倉頡大學
bosm96 bosm96
 樓主| 發表於 2009-3-26 23:4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start004 於 2009-3-26 23:12 發表
古文裡本來就有多種版本
像光是目前已出土的「道德經」就有N個版本
漢學考究上很多字和句子都不一樣
解釋也是千萬種....
老實說也沒人知道那個是對的
所以也不能說日版靜夜思就是真的原版吧?
那只是一種「可能」而已
...


我和你的看法正好相反

無論大陸變成什麼樣子

那才是真正的中國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這句話用在這裡雖然有點不倫不類

但卻很符合文化發展的事實

台灣也許可以保留一些中國文化的好東西

(也有可能保留中國文化的一些爛東西)

但無論如何中國的未來還得在那片土地上發展出來

不可能由台灣代勞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9-3-27 00:08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3 短評 +2 收起 理由
Nish + 3 我很贊同
Erdbeer + 1 我很贊同
mmarta + 1 我很贊同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9-3-26 23:58:2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得再解釋一下

免得被誤會我是根據什麼政治立場發言

我當然有我的政治立場

但我的政治立場毋寧說是根據我對文化的理解

我對文化的理解比較接近法國年鑑學派

借用老馬的話

文化現象有其下層建築

地理、氣候、植被、物產是最基礎的

在這之上人們建立起經濟活動與文化活動

最後才是最常被載入史冊的政治活動

文化離不開土地

英國人不會因為搶了中國人一堆寶貝就成了中國人

日本人也不會因為漢學搞的好就成為中國人

所以台灣即使號稱保留了很多中國人的好東西

也不可能因此成為中國文化的正宗

說到底這也跟台灣的地理位置有密切關係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9-3-27 00:02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7現金 +16 短評 +4 收起 理由
Rosta + 1 感謝分享
Nish + 3 我很贊同
ja0717ck + 5 精品文章
MING + 8 精品文章!
Charlotte + 1 我很贊同
Erdbeer + 1 我很贊同
mmarta + 1 我很贊同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9-3-27 13:59:52 | 顯示全部樓層
的確
中國的「未來」是操之在中國手上
但是「中國傳統」卻不是他們所擁有的
所以在下認文所謂的「中國文化」可以分成現在和古文化兩種
否則光是文字
古文化裡的全是繁體字
現在卻是用簡體....
這根本已經不是文化傳承了
但是這也確實是「現今的中國文化」
是屬於「現在的中國」....

台灣對文化事業一向不是很費心力
要走破壞型發展的路線資源又遠不及中國的地大物博
我只能覺得可惜....
當然台灣應該走什麼樣的路線才好並非我的領域
我也無從置喙
但是單就文化的角度而言
我覺得很「可惜」....
 樓主| 發表於 2009-3-27 14:53:2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start004 於 2009-3-27 13:59 發表
的確
中國的「未來」是操之在中國手上
但是「中國傳統」卻不是他們所擁有的
所以在下認文所謂的「中國文化」可以分成現在和古文化兩種
否則光是文字
古文化裡的全是繁體字
現在卻是用簡體....
這根本已經不是文化傳 ...


很難有一個標準去衡量一個文化是不是正在走下坡甚至衰亡

使用簡體字在短時間看來看似破壞了繁體字的傳統

但焉知這不是文化內部另一種傳統的翻身或發展?

(比方說使用簡體字確實大幅且迅速減少了中國的文盲人口

因此簡體字的推行可視為中國下層民眾翻身或得到重視的一個必然結果)

任何文化的內部構成與外部交往總是複雜的

其發展總是辯證的

中國現在看似禮崩樂壞、價值淪喪、多行不義

但焉知衣食富足、且講究集體的榮辱之後

對個體價值、普世價值的重視不會成為普遍的發展?

我這裡倒不是對中國有什麼期待

而是從宏觀的歷史與文化的角度看來

有些令人不快的現象也許只是暫時的

要求重視甚至全面恢復使用繁體字的聲音

不是也開始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出現了嗎?


另外文化總是發展的

我們不可能抱著一個傳統一成不變

焉知我們現在自以為繼承的好傳統

在我們手上不會失去活力?

台灣人面對大陸人在誰繼承了中國文化這一點上

常常有種莫名奇妙的優越感

但我個人認為我們更需要擔心的是

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為我們自以為繼承的好傳統

繼續注入活水源頭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

評分

參與人數 1短評 +1 收起 理由
Rosta + 1 我很贊同

查看全部評分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12-22 05: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