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德國一份報紙不久前報導,德國的結婚趨勢有所下降,越來越多的情侶生活在一起但卻不願領結婚證。儘管如此,結婚之舉並不算過時,喜結良緣的人依然比比皆是,比如科隆市的民政局,每20分鐘結一對兒婚,都微帶一絲流水線作業的味道。有些新人,還要依照傳統到教堂結婚,那裡情況就放鬆多了。
德國傳統的婚禮,它的現代版還是白色的——新娘一身白色婚紗,由父親或者新郎攙著,隨著莊重的管風琴聲,緩緩步入教堂。
據統計,2006年德國共有35萬對兒人喜結連理,其中近三分之一同時也到教堂結婚,祈求上帝賜福。但其實在這些人當中,有不少人平時並不怎麼光顧教堂,不久前新婚的馬庫斯.海姆便是其中之一。為什麼結婚的時候又想到上帝了呢?馬庫斯說:“我只是覺得,既然決定結婚,那就也到教堂一下,將來碰到困難的時候可能就會多點兒心理上的依靠,上帝可能真地會幫一把。光到民政局結婚,我覺得不全,也到教會結婚才算手續齊全。”
馬庫斯覺得,雖然他不常去教堂,但並不說明他不信教。他妻子塔尼婭的看法也差不多。她覺得自己心底很虔誠信教,但因為時間問題,因為其他事情多,所以不常跑教堂。
對德國許多基督教徒來說,星期天上教堂做禮拜已經不屬於信教生活的組成部分了。對此,施韋爾姆小鎮的神父施羅德覺得沒什麼。他說:“上帝不光想在人們上教堂做禮拜的時候才伴隨人們,上帝恰恰想在日常生活中與人們隨行。到教堂結婚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人們再次重新接受這個信仰維度,意識到並慶祝這個信仰維度。”
每次婚禮前,施羅德神父都要先和準備結婚的人面談一次,一是為了互相認識,二是為了商量細節。有些人來時已有很具體的想法,有些人卻還需要不少諮詢。儘管他已經主持過無數婚禮,但他迄今還沒有自己僅被當成一位儀仗的感覺。而且他表示,即便有時他覺得某對兒新娘新郎只是為了表面熱鬧才來教堂辦婚事,他也對其善待,因為他認為,他一不是判人的法官,二來他覺得既然新娘新郎和作為神父的他接觸,也為他帶來了很多弘揚教會思想的機會。
事先面談時,當然也在婚禮上,施羅德神父都會盡力介紹教會對婚姻的看法,介紹相敬相愛、原諒、信任的原則,希望他的話或許能被聽進一點兒。他說:“聖經上老提到的一層意思是我們只是播種者,但播下的種子能否發芽,就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了。我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就是這樣。”
不過,教會的界限還是有的。不久前,施羅德神父的一位同事就拒絕了一對兒新人先在教堂彩排一次的請求。這位同事表示,這個想法頗為荒誕,畢竟,婚禮又不是排戲。
(德國之聲中文網)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3689723,00.html
請教:德國民法對結婚是規定登記婚還是儀式婚?文中的民政廳是否即市政廳?先謝謝解答。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