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853|回復: 1

爭執的背後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8-22 11:02: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下內容是前陣子在德國的一份華文報紙上閱讀到的文章,由於報紙已經看完被我扔掉了,所以只能憑一點記憶寫下片斷和大家一起分享。

話說一群居住在德國的媽媽們組織了一個讀書會,一位媽媽在某次聚會上遲到了半個小時,之後解釋是在臨出門前和自己的兒子起了點爭執才會遲到。簡短對大家說明一下原因,原來兒子把剪刀弄髒了,她要求孩子清洗,之後兒子拿著未擦乾的剪刀要她放回桌上的筆筒裏。她認為兒子應該自己放回去,她的兒子則認為自己的母親為什麼連這種小事情都愛計較,兩個人就吵起來了而且還愈演愈烈。眾家姐妹們聽後就開始討論起來,其中一個看法挺有意思,正是我之前和一位網友討論到的話題。

話說在一次上成長課程的講師曾經說過:往往爭執的本身都同時具備“事”與“情”兩方面的問題。原本它們應該是被獨立看待的,是我們無法抽離兩者之間的關係,放不下自己的情,將之混為一談之後就複雜化、情緒化了。

對事的要求自有原則,對情則必須接納與疏通,並且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這樣才可以避免無謂的爭執。事件本身其實已經結束,但是被拒絶的感覺就像是被頂撞的感覺一樣讓人心裏很不舒服,這點可能就是之前那位媽媽的感受。況且又加入尊重的期望和面子問題,受傷的是深層“情”的部份,不被體諒和紓解的時候就無法收拾了。

有句話說:「對事要苛、待人要寬。」人們往往將對事件的苛責引咎為對自身評價的貶低,因此產生受傷害和不舒服的感覺。我們不妨客觀的審視事情的真相:被批評的是事件本身的不完美,而不是對人的否定,在“事”與“情”這兩方面釐清後,事情就可以圓滿的解決。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我們太重視所謂的“我”了,當我們用心維護“我”的權益、“我”的尊嚴時,便會戀戰,進而掉進只求勝利的陷阱中而無法自拔。

當一個事件被徹底分析後,我們便可以發現自己的盲點,加以克服。理性的對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經過多次的自我反省和抽絲剝繭,才能慢慢地掌握其中的竅門。

或許這就是我之前大學時的教授說的:掌握分寸,但這分寸尺度該如何拿揑才是最困難的。

評分

參與人數 8現金 +21 短評 +2 收起 理由
xanthe + 1 為什麼我看完,還是不懂該怎麼處理> ...
Erin + 3 感謝分享
catwyc + 1 親子間的容忍度跟陌生人間的容忍度不一樣吧 ...
wang.hurh + 10 感謝分享
lumix + 2 能做到理直氣和的,才得理
Loveinjesus + 2 感謝分享
阿飄 + 2 我很贊同
hfc + 2 我很贊同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11-5-27 22:55:0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也有類似的情形,如同今天我也為了一小事和我兒也起了很大的爭執, 拜讀了你的論點,我才了解,,我只針對事情的對錯據理力爭,但是我忘記有時情也是相當重要,真的如同你提到的---對事要苛、待人要寬.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3 收起 理由
子水 + 3 感謝分享,我也還在學習當中….. ...

查看全部評分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12-21 19: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