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898|回復: 6

不會折紙的華人女性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9-8 16:5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作者:張霖芝         原文刊載于人人網

   
     有一次跟一朋友聊天就說起來,唉,其實在德國搞政治也好,幫華人爭取權益。他說,你沒法在德國搞政治。我說,為啥啊?他說,你這張亞洲人的臉就決定了你沒法在德國搞政治。

   又跟另一個留德男生討論去留問題,他說,做什麼都可以,但肯定在德國做不好。我說,為啥啊?他說,我這張亞洲人的臉就決定了在白人的地盤上做不好。      

    他們這樣的感慨,我目前還沒感覺到。倒是作為一個亞洲女人,在歐洲生活,有另一種讓人憤慨的感受。我才知道,在西方,亞洲女性真是汙名在外,很多西方男人認為,亞洲女性都是巴不得往他們身上靠,他們就是亞洲女性的救星。

    所以,當我看到《折紙》這篇文章的時候,第一感覺居然是一種彆扭,繼而是一種怨憤。為什麼再一次,亞洲女性這樣地出現在了文學作品裏,一個為了生存而獨自生活在語言不通的西方國家裏的折紙的美麗柔弱的中國女性!


一、汙名在外的亞洲女人

    這樣的形象,當然亞洲女性是自取其咎。


     在我第一次出國去美國的飛機上,我的身邊坐著一個纖小的、打扮土氣的中國女人,我問她去美國念書麼?她說,我去辦移民的。後來我才知道,她身後的座位上坐的那個肥碩的男人是她的美國丈夫。在德國,德國人之間都不怎麼熱情,不會主動搭話。然而,只要跟我主動搭話的德國男人,都有一個亞洲的老婆或者女朋友。

   開始的時候,我只是小小地反感一下,覺得反正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生活,個人有個人的活法,跟我無關。然而,半年之後,我就真實地領教了某些德國男人的噁心態度。

   這個德國男人是個律師,自己娶了一個在德國生活了十年還是不怎麼會德語的日本女人。在我偶然認識他的時候,他妻子回日本治病去了。後來他經常約我出去,我覺得他有妻子我又明確告訴他我有男朋友,沒什麼傾向上的嫌疑。可是幾次見面之後,他的本意就暴露了。我說你是有妻子的人,難道你不要對她忠誠麼?他說,我又不要娶你,怎麼會威脅到我的忠誠。我覺得太可笑了,我用英文對他說,你以為我像其他的你在泰國度假時候的亞洲女人一樣,為了生存出賣自己的身體甚至是一生幸福麼?你以為我奮鬥了這麼久來到德國是為了去做你們德國男人的姘婦麼?

   我在這裏認識一個從高中起就在德國的中國女生,她說有一次她去一個作家的家裏給他的兒子做家教,結果這個家裏的女主人,見到他男人領著一個穿著超短裙的小巧中國女生,第一反應簡直是要把她轟出去;雖然後面女主人知道她的來意,還是一副要把她吃了的神情。她說,她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戴上了眼鏡和數學書,可是依然難逃別人異樣的眼光。她堅持要把數學輔導移出他們的家庭,在外面的咖啡館跟他們的兒子見面。

   除了這樣的女性形象以外,還有一種相對良好的形象就是,他們認為亞洲女性都跟日本女人一樣,非常的孩子氣,要穿hello kitty的衣服以及裝可愛。這點,一個在德國長的的華裔mm也跟我提到過,她去過中國幾次,感覺女生真的會這樣。可是她非常不能理解,因為她說她的媽媽一輩年輕的時候也沒有這樣嬌氣、裝弱小的,她的媽媽也一樣要工作要擔負責任。她問我,這是不是日本文化的影響。被她這麼一問,我的確才注意到這個問題,回想一下,我的媽媽一輩人年輕的時候一樣工作賺錢,也從不嬌氣撒嬌。為什麼我們這一代女生就突然流行起了公主病?

   且拋下公主病的問題不說,第一個形象真心讓我感到羞辱,我原以為個人生活價值取向問題,跟我沒有關係;現在我明白,亞洲人的臉,西方人乍看來都是一樣的。他們瞭解我們的途徑,就跟我們瞭解他們的途徑一樣稀少,也一樣地被操控;能撲捉到的資訊,都會被他們中的沒有   critical mind的人濫用套用,就跟我們中國國內的同種類型人一樣。所以,他們去泰國度假,享受著亞洲女性的周到服務,對待亞洲女性的態度就這樣形成了。他們娶一個不會說本國語言的亞洲太太,就以為亞洲人語言能力都很差,碰到一個德語好的中國女人就讚不絕口。

   他們對待我們的態度,只能我們自己來改變,就跟我們自己的殖民地心態,也只能我們自己在跟他們的正常交往中來改變。

二、我們的殖民地心態和他們
   

    在過去的半年中,有一個人的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不能引述他的原話,但是,他說,我們的父輩一代都太殖民地心態了,認為外國什麼都是好的,還把這種思想都灌輸給了我們。

   的確,在我們的近代史課本中,充斥了這種思想,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而我們是落後而挨打的那一方。歷史書告訴我們,我們開始以為是我們的技術很差,到後來發現原來是我們的文化太差,所以我們要向西方的先進文化學習。而我們八零後一開始有自己的聲音的時候,就是對應試教育的抨擊,對個性的張揚,美化西方的教育體系。
  

  一位現在的哲學大牛在文章中提醒出國的學生,搞學術不能抱著殖民地心態,認為你可以在西方的理論中找到中國問題的答案。這是在我出了國之後才看到的文章,或許也是只有出了國,自己面對兩方面的對比,開始critical地去想問題時,才能體會到的。我承認,我就曾經抱有這樣的殖民地心態,我在申請文書裏,都明確地寫著,德國作為一個後現代國家,它的發展歷程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借鑒,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中國現在的社會問題。當然能不能借鑒,以及到底應該怎樣對待中西方的差異,都不是我現在能夠探討的問題。我只想提供我所看到的,我所想的。


1. 應試教育?
   


    來了德國的大學,我才知道什麼叫大學的應試教育。海德堡是醫學和法學最出名的大學,而這裏的醫學和法學學生是最辛苦的,有很多的發條要背,醫學知識要記,考試起來就是要在規定時間裏手寫10幾頁紙的論文或者答題。而其他專業的本科生,平時要上那種幾百人的大課,有很多傳統的老師還不用幻燈片,得邊聽邊記,而且期末基本都是考試。我作為一個研究生,大多是寫論文,但我考過一次試,試題內容非常細節,我覺得我一輩子都不會再用上這些東西。而且他們很少要求選其他專業的課,他們的體育或者藝術類的課,有些居然要收費。想想我在本科時候我的專業課基本都是論文,還會要求選各個方面的選修課,體育和舞蹈課都是免費,我覺得我的大學教育實在是太素質教育了。

   當然,他們的小學到高中跟我們比,的確就是素質教育了,半日制的學校,下午兩點多就放學了。他們的高考,跟我們比,當然也是小兒科。

   不知道這樣的說法對不對,德國感覺就像把應試教育留給了成年人,而小時候是素質教育?說實話,我對他們的非大學教育不瞭解。但我覺得,應試教育實在是不能避免的,如果教育是為了提供公平的機會的話,那就不應該以推薦制為主。可以想像,一旦中國的大學都主要錄取保送生了,非城市的孩子會更加難進入好的高校。




 樓主| 發表於 2012-9-8 16:55:17 | 顯示全部樓層
2. 他們更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以前在中國,總是聽說外國的孩子多麼有想像力和創造力。一到德國的大學課堂,我覺得我被欺騙了。一個seminar裏,基本德國學生都沉默,只有一兩個人喜歡討論,真正有自己的idea,其他人都是重在參與。這跟國內的課堂沒什麼區別,我不知道他們的初高中怎麼樣,但是就我這所德國自己封的精英大學的情況來看,我是很失望的。甚至我的國內大學同學都比他們更有idea。其實,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的重點就是西方的文化抹殺了真正的個性。應該是在所有的國家都一樣,有真正的個性,有自己的idea、有創造力的人都是少數;而全人類都一樣,對一些特殊的天才,都有複雜的感情。


3. 他們的大學生

   我以前總以為中國人因為文化大革命和拼命發展經濟都一個個變得沒文化了。我到了德國,非常積極主動地覺得要多瞭解他們的文化,就跟德國人住一屋。可是發現他們的年輕人,沒有文化~抽煙、喝酒、開party就是他們年輕人的主流文化,他們一樣喜歡說學法學醫的這些“好學生”“書呆子”的壞話。他們尤其喜歡在圖書館門口抽煙,我發誓,我在北京四年抽的二手煙都不如兩個月在德國抽的多。

   當然,他們的優秀學生我真心佩服,不是考父母從小管教出來的;那些積極奮起的,都是自動力忒強,心無旁騖的。而且他們的社會壓力感很小,做一個freak也沒有人會說三道四。

   以我有限的閱歷和思考能力,我現在只能說,真正在國外生活了一段時間,會發現,很多的問題不是某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世界上本來沒有完美的國度,它只存在人類的觀念裏(而為什麼我們的理念總是無法實現,所謂名與實的差異,簡直是想起來就頭大的問題)。要知道當年伏爾泰在啟蒙運動的時候,還將中國作為理性國度的代表,來抨擊當時的歐洲不理性。就跟剛開始的時候梁啟超那一輩的人(我這裏非常不負責任地忘記具體是哪個人了),剛到歐洲,就認為他們是孔子的禮運大同篇裏的理想國度。

   可是相互yy的時代結束了,現在主流變成了我們喜歡yy西方的好,西方喜歡yy我們的差。我們做了幾百年的屌絲,是不是該逆襲一下了?

三、不會折紙的中國女人

   所以姐奮鬥了二十幾年,最初帶著一個殖民地心態的學生,千里迢迢來到德國,不是為了給我以後大概不愛講中文的孩子折紙的!姐不會折紙,姐只會寫論文,愛舞蹈,愛社會,愛人類,完了,要成凡客誠品(大陸時裝網購網站)了。

   我聽說這樣的事情,有一個中國女孩在法國念書的時候特別積極地參與課題討論,她走的時候她的教授給她發信說,你改變了我對中國學生的看法,本來我都以為他們只喜歡默默地坐在教室的最後面,但是你特別有自己的思想也有勇氣去表達。

   我當然也遇見我疑似種族歧視的狀況,在德國尤其如此。在英國和美國,從來不會有人因為你的長相而判定你不會英語,在德國就會。他們似乎自然而然地認為德語對於亞洲人太難了,還有人會擺出一副聽不懂你講話的神情,在你將要開始講話的時候。

   但有時候我也想,自己是不是神經太脆弱,太有受害者的心態。比如我曾經要暫時出租我的房間,在一個德國的中文論壇上發的帖子。我跟回信的中國女孩說,不好意思,這個我沒法自己決定的,你要過來跟我室友見見,他們決定(我是跟幾個德國人合租的房子,在德國叫WG,一般都是這樣的程式來決定室友的,因為要看看大家適不適合住在一起)。結果這個mm火大了:“你的房間你自己不能決定麼?這要是一個德國人要來租一群中國人的房子會是怎樣?中國人要挺起胸脯來!你另請高人吧。” 我覺得這個女孩是遇見過怎樣的經歷讓她的民族自信心如此地脆弱。當然我也遇見過,在超市,一個老太太拿起一圈包裝紙向我遞了過來,說你能幫我看看上面的價錢麼?這個時候,她離我一米遠,手裏拿著那管包裝紙,價錢印在指向我的這頭,卻是低於我的胸口的高度,我開始覺得驚詫,後來估計她是不是眼神不好,就表示友好地仔細找了下那個印的很小的價錢。結果過了一會兒,她又伸了一管包裝紙過來,讓我幫她認,我只好再次照做了。結果她沒有說謝謝,我當時在想,我是不是應該正襟地告訴她,你應該說謝謝。可是,是不是我太敏感,因為德國人對自己人都不怎麼禮貌,還是不要表現一個敏感的心態了。於是就走開了,免得她再問。很難說,怎樣去應對這樣的事情,因為就算我自己對中國人,也會忘記說謝謝。只好說,這個老太太又加深了我對德國人不禮貌的印象。

   我長了一張亞洲人的臉,這是沒法改變的;而且我也不要改變,我自豪我是中國人,而且總是課堂上最活躍的最有idea的;我自豪我們勤奮,因為每次最後從圖書館出來的都是亞洲人,大部分是中國人。

   我們只是要學會在他們的國度裏,用他們的方式跟他們理論。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她在大學時候經由學校的項目去美國的狄斯奈樂園打工。結果老闆對她特別苛刻,每天讓她在寒風中超時工作。我同學就跑去跟老闆理論,邊哭變理論;結果老闆沒什麼大反應,她一氣之下說,你這是種族歧視!結果老闆立刻就慌了,馬上跟她賠禮道歉以及各種挽救。

   所以要知道他們的軟肋是什麼,要知道他們的期待是什麼。當然他們都期待你是來學習的,但是也能欣賞你的critical的想法。我在德國申請獎學金的時候,文書上寫著要向他們學習,後來我漸漸成熟了,在面試的時候,我跟他們說,我現在不那麼想了,覺得我自己不夠成熟,我還需要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結果他們還特別欣賞我這點。德國的外國人管理局特別坑爹和傻×,我每次都要跟他們argue,冷冷地說可不可以提意見啊?    他們也只能接受我的批評。

   我從來不相信我的亞洲臉決定了我不能做什麼,因為一旦我自己都相信了,那為什麼別人不信!

   我以前總說我是apolitical的,而且喜歡逃避政治話題,逃避民族主義的話題,可是政治是無孔不入的,而且你越逃避越容易成為受害者。我非常喜歡德國的社會學家韋伯,請我的良心原諒我這樣一篇非學術的文章引用他的話:

   政治是件用力而緩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它同時需要激情和眼光。所有歷史經驗都證明了一條真理:可能之事皆不可得,除非你執著地尋覓這個世界上的不可能之事。
--------------------------------------------------------------------
  

  這些話只針對那些需要我明確說出來才能體會文意的人:當然要坦誠的說,這只是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並沒有要號稱,“啊!你們都得信我的,德國就是這樣的!"。 可能我還是過於敏感?可能我還是不夠負責任的講我的一己之見寫了出來?以前我就總認為我自己的判斷力有限,所以我不說話;現在我依然覺得我的觀點絕對還是片面,可是我只能說,沒有人能夠做到全面,個人受其生活世界所限只能接觸到某個面向。我覺得我現在能做的只是把我的思考過程寫出來。而且祈求更有深度思考的人,不要沉默,寫出更好的東西,來淹沒我這樣鄙陋的見解。

發表於 2012-9-9 12:28:53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尼叔的分享,蠻有意思的文章和觀點。雖然讀的有點吃力,討論范圍還真是包羅萬象,有嫁給洋人的華人女性、德國的教育制度、種族歧視、文化差異等等,不知道是否可以用「崇洋媚外」這四個字來概括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一切?


我的個人感想只有一個:國人的自信心不夠。長的一張亞洲人的臉孔又如何?德國是一個重視個人能力的國家,一個能力好的人不管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和敬重。而且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嫁給洋人在國外生活的好不好?所謂「事在人為」,每個人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我可以為孩子每天晚上和他們一起複習功課背德、英文單字,我也願意因為他們現在學拉丁文而重新學習另外一門外語。我更願意為了要和學校老師溝通和在家長座談會上有參與感而更努力的學德文。雖然工作上目前還不需要用到德文,但我己經自願請調負責德國市場的業務,將來要面對廣大的通路經銷商和代理商,所以我選擇了去學校上課再進修,因為我知道學好德文是我目前的首要功課。


德國人是否有優越的種族意識?我個人的答案是:有。我老公和我的老闆及同事們都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能慢慢地了解和感受到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當我和他們談論老、莊和孔、孟思想時,也時常能夠激發他們對自己文化和中國文化間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回響。尤其在工作中需要做決策時,東方古老的中道思想融合了西方現代化的務實主義往往能擦撞出璀璨的火花。這也是我相當樂於目前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和同事間能夠拋開彼此的成見,暢所欲言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再從中找到彼此認同的最佳解答。我時常對他們說,在討論的過程中並不是要誰聽誰的,或誰的文化比較優越,我們應該汲取雙方文化的優點摒棄缺點,這樣才能從工作中一起進步成長,創造一個彼此互惠雙贏的局面。


德國的教育制度我不清楚,因為我沒有在這裏上過學,只有上過融合班。不過我的孩子們在上中學,和遠在台灣兄姐們的子女們比起來,他們的學習環境真的要好很多。學校的教育主要在訓練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我們過去的填鴨式教育真的很不一樣。考試作業和課堂上的參與度各佔評分成績的一半,十幾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將來也有一套想法和看法。或許就如同他們的班導師所說的,他們會自己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以上急著出門寫的有點零亂,各位看倌請自行截取感興趣的部份看好了。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3 短評 +2 收起 理由
littlepin + 1 我很贊同
yhting + 3 感謝分享
Chia-chi + 1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12-9-10 04: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您的回覆

原文由 子水 於 2012-9-9 07:28 PM 發表
感謝尼叔的分享,蠻有意思的文章和觀點。雖然讀的有點吃力,討論范圍還真是包羅萬象,有嫁給洋人的華人女性、德國的教育制度、種族歧視、文化差異…等等,不知道是否可以用「崇洋媚外」這四個字來概括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一切 ...

這篇文章源於網上盛傳的一篇叫做《折紙》的文章,講述的是一個不會外語但一心爲了嫁個外國人的華人女性的事。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原文比較長,我有空再貼上來咯。
發表於 2012-9-10 10:01:49 | 顯示全部樓層
哈哈,尼叔請不要擔心,我很清楚這只是一篇轉載的文章。現實生活中可能會有文中所描述的情節發生,但也有不少像我一樣嫁給外國人的女姓同胞,其中不乏相當優秀的華人女性,也很努力的在為自己的家庭默默付出和貢獻。我們和其他在國內組成家庭的女人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生活中不是用母語在溝通罷了。當然也有少部份另一伴俱有語言天份或熱愛中文在生活中是用中文做為家裏的官方語言。

生活在異鄉雖然需要克服生活上的種種困難和不適,但我們並不怨天尤人,因為這是我們當初的選擇。其實不論嫁給誰,每一個婚姻都需要用心去經營才可以。我們並不想創造童話世界中王子與公主結婚以後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其實結婚以後才是真正現實生活的開始,這不分國籍每個家庭都一樣。

個人認為個性獨立,能夠經濟自主的女人比較適合嫁到國外,否則婚後可能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所以不論嫁給誰,結婚前仔細思考相當重要。

最後想說的是,能夠了解部份嫁給洋人女子的不幸生活,也祝願她們最終都能妥善的解決困難。但也希望一些特殊案例不會影響大家有以偏蓋全的想法,許多女人只想安安靜靜的過日子,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罷了。

評分

參與人數 4現金 +9 短評 +1 收起 理由
wywu + 2 我很贊同
Chia-chi + 1 我很贊同
naiyuan + 5 精品文章
尼叔 + 2 我很贊同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12-9-14 12:44:09 | 顯示全部樓層
對於"污名在外的亞洲女人" 我有很深的體會
" i know how easy it could be to get chinese girls"
這是我的前男友給我一個朋友的訊息
我看了整個傻眼
原來....他一直覺得我喜歡他是因為他是準醫生+外國人bosm133
對我來說,只有神經病想嫁醫生(沒有要gegen當醫生的同學的意思)....
只是我想了一下我身邊的人(路人,室友,同學...等)
其實他會這樣想不是他的錯如果認真的說的話
有一位在法蘭克福的同學(我就不透露是哪個亞洲國家了),邀請了一位德國同學到家裡煮飯,看電影,然後ry
雖然聽說那位德國人好像藉故離開了
可是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不管是聽說還是朋友經歷),一樣是吃飯,喝酒(不是啤酒喔),看電影然後(消音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我聽到和知道的例子越來越誇張(認識牽手到上床不用3天,雖然它發生在維也那的同學上)bosm117
害我我現在除了家庭、很好的朋友和同性戀有人外的邀請,,剩下的....我一定會藉故落跑或婉拒不然就是去餐廳
這樣活著真的好累
以上是我的經驗,僅供參考

評分

參與人數 1短評 +1 收起 理由
尼叔 + 1 這個“前男友”真過分。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23-1-12 08: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12-21 1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