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生平: (1818-1883)
Karl Marx, 猶太人,1818年出生於Trier.曾在波昂與柏林大學學習法律,其後在耶拿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就讀期間深受黑格爾思想的影響.
1842年因為鮮明的色彩而被迫放棄萊茵報(Rheinische Zeitung)的編輯工作,並於隔年出走巴黎.此後,馬克思的一生經常處於顛沛流離.
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在巴黎的相會,開啟了其人生的轉捩點.兩人結為好友,而恩格斯為一紡織商人,因此時常接濟馬克思的生活.
1848年,兩人合寫了著名的共產黨宣言(Kommunistisches Manifest),宣言的第一句即為: Ein Gespenst geht um in Europa-das Gespenst des Kommunismus.這句話說明了共產主義在當時歐洲的處境.
馬克斯因為其激進的思想不見容於當時的歐洲各國,因此輾轉各地,最後定居倫敦,並在倫敦去世.
馬克斯ㄧ生的著作包含了政治,經濟,哲學等領域,對後世思想,政治,甚至歷史有長遠的影響.
其知名著作有:
1.經濟哲學手稿(Ökonomisch-philosophische Manuskripte): 1844年寫就,不過一直到1932年才出版.這本書可視為其後馬克思主義的中心思想之基礎.內容談論了資本主義社會下人類的”異化”(Entfremdung),以及對黑格爾辯證法(Dialektik)的重視.但除了黑格爾之外,本書並奠基於費爾巴哈(Feuerbach)的人道主義精神(雖則費爾巴哈曾批判過黑格爾的辯證法).
2.共產主義宣言: 與恩格斯合寫. 本來是作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黨綱,不過宣言中闡釋了馬克斯對於歷史演進的看法(亦即最終將由無產階級取得勝利,達到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並主張必須廢除遺產繼承法,擴大國營企業,由國家無償教育小孩等.這本宣言對後來共產主義的發展影響相當龐大.
3.資本論(Das Kapital: Kritik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 共三冊,但馬克斯在世時只出版了第一冊,其後兩冊由恩格斯出版.由標題可以知道,本書的內容為馬克斯最主要的經濟思想,也是馬克斯主義者的經典.
資本論的主要思想主要有三種來源:
1).當時流行的社會主義思想: 由於工業革命之後造成工人大量失業,貧窮以及其他的社會問題,因此社會主義一派認為,為了達到公平分配的原則,因此生產工具應該公有化;
2).黑格爾: 黑格爾主張社會現象的相互關聯性以及必然的衝突,歷史的演進乃經由”正,反,合”的過程來進化.馬克斯也應用了此一辯證法,但是,馬克斯認為,社會的真正基礎其實是生產工具的演進,而非黑格爾所主張的世界精神(Weltgeist).
3).李嘉圖(David Richardo)的階級鬥爭論: 李嘉圖主張勞動價值學說.但一方面,李嘉圖也指出了工資,利潤,以及階級分配的衝突.馬克斯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一套價值剝削理論以及階級衝突論.他認為,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史.
如上所述,馬克斯認為歷史的原動力來自於生產工具的演進,也就是說,以生產工具的模式,演進與擁有作為社會基礎,將進一步推動上層建築(social superstructure思想,藝術,政治制度等等)的建造,而社會基礎和上層結構之間擁有一個變動的關係.
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歷史的制度,在此制度中,資本家掌握了主要的生產工具,而工人則出賣其勞動力以換取生活的維持.但是,因為生產工具的私有特性,導致資本家能夠經由剝削勞動力來累積資本,而工人階級卻得忍受貧窮和飢餓之苦.
在價值交換的過程中,產生所謂的剩餘價值,亦即利潤.工人的勞動力可分成兩種,一種稱之為必要勞動(notwendige Arbeit),另一種則為剩餘勞動(Mehrarbeit).前者的勞動力就是交換資本家所支付的工資,而後者所產生的就是資本家所得到的剩餘價值.
因此,資本家可以透過a.延長工作時數,以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 b.減少必要勞動時數,也就是透過機器,或是對工人的監督管理來達到此一目的.也因此,馬克斯認為,當資本家熱衷於追求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時,將會帶動技術的進步,同時也會替資本家累積更多的財富,但相對的,工人的處境將越趨惡化,其消費力的下降將導致資本家生產過剩,以及因為社會矛盾的擴大所導致無產階級的革命,這些最終將造成資本主義的覆滅.
資本論中主要的還有利潤率和資本累積的概念,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找來參考.
在倫敦的馬克斯墓
[ 本文最後由 Charlotte 於 2008-6-13 01:07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