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3980|回復: 42

《蘇菲的世界》網路讀書會3--中世紀到洛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1-5 16:2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蘇菲的世界》網路讀書會3 Das Mittelalter

[ 本文最後由 ccs19782003 於 2008-12-27 09:44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11-12 17:41:37 | 顯示全部樓層

中世紀

在前兩章提到的印歐與閃族文化以及猶太與基督宗教的演進發展之後,蘇菲開始要進入中世紀的世界。

在中世紀這個章節,本書只討論兩位主要的中世紀神學家哲學家,奧古斯丁與多瑪斯。

奧古斯丁Augustine(354-430),他年輕時期信仰過摩尼教,但此教派善惡二元的觀點對奧古斯丁來說並不足以說服他「惡從何來?」。在經過諸多不同的哲學與信仰之後,最後他成為基督徒,並在很大的傾向上受到新柏拉圖哲學的影響。為了讓哲學不至於對教會產生威脅,在中世紀的教會教育與神學研究上,都會將哲學的內容基督教化,使其能夠為教會所用,而不會反傷教會。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在此時也是如此。

Augustine認為,在宗教上,理性的功能是有限的,因為宗教本身是屬於神聖的領域,不是透過理性去認識,而是透過信仰去領會。這種神秘的宗教體悟,與新柏拉圖的哲學立場很相近。柏拉圖的理型,被Augustine放在上帝的心中,藉此讓神學與哲學的論述能夠統合。他也從普羅汀Plotinus(205-270)那邊得到解決「惡從何來?」的靈感,他認為「惡」是因為我們遠離了上帝,所以並不是真的有「惡」的存在,而是因為人們對上帝的背離才產生的。

在哲學史上,Augustine是第一位將歷史放入哲學理論中的哲學家。他延續了之前提到的閃族文化的線性歷史觀,或著應該說是舊約中的線性歷史觀。在這線性歷史的歷程中,人類歷史就是從神的引導中,由孩童、青壯年、老年的過程。

Thomas von Aquin (auch Thomas Aquinas oder Tommaso d'Aquino, 1225-1274),又被稱為Doctor Angelicus。約十二世紀之後,西班牙的阿拉伯人保存的亞里斯多德哲學著作漸漸從義大利開始流傳,重新被基督教思想家們閱讀。

Thomas認為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與基督宗教並不一定有衝突。他認為有只能通過信仰與啟示才能領會的信仰神學,以及藉由理性就能認知的自然神學。例如他利用亞里斯多德的目的因來說明,我們憑藉理性就能理解這個世界背後必然有一目的因在堆動,但對目的因(上帝)的認識,Thomas認為就要通過聖經與啟示。Thomas想證明世上只有一種真理,而亞里斯多德只說出真理的一部份,基督宗教所講的真理也並未與亞里斯多德牴觸。

另外Thomas也舉存在的等級劃分來與亞里斯多德的生命層級區分來比擬。只是Thomas的等級中,人類之上是天使,天使之上是上帝。

後面有一段艾柏終於跟蘇菲解釋,Sophie在希臘文中就是智慧的意思。


在《蘇菲的世界》一書中,對於中世紀部分談論的並不多,除了提到幾句「整個中世紀期間,阿拉伯人維繫了亞里斯多德的傳統」之外,僅只介紹了Augustinus von Hippo與Thomas von Aquin兩位。至於在Augustinus之前教父哲學的護教思想以及Augustinus到Thomas之間的經院哲學發展,對於蘇菲來說可能太繁瑣了,作為一本以小說方式敘述的哲學史,挑重點來講就好,若是都要提到就必須多佔幾個章節,那麼故事的流暢性與「尋找席德與上校」的懸疑性也就會減低了。


[ 本文最後由 ccs19782003 於 2009-1-1 13:04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25 短評 +1 收起 理由
renemcc + 15 感謝分享
s3131s + 1 感謝分享
Charlotte + 10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1-25 03:31:11 | 顯示全部樓層
「三一論」這個奧古斯丁的核心概念,建議最好使用直接使用「三位一體」,比較好。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10 收起 理由
ccs19782003 + 10 多謝提醒!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1-25 23:3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藝復興Renaissance

文藝復興運動指十四世紀末期起文化發展的現象,最先開始於義大利北部,並在十五,十六世紀迅速向北蔓延
哲學與科學逐漸脫離教會的神學,使宗教與理性思考之間的關係變得比較自由

科學:
羅盤,火器,望遠鏡與印刷術為形成文藝復興的重要因素
研究大自然現象必須已觀察,經驗與實證為基礎-->實證法
以有系統的方法作實驗
Francis Bacon(培根):知識即力量

生活:
發掘古代經卷典籍
學習希臘文

觀念:
人要受教育才能為人
改變對"人"的看法,對人的本身與價值重新產生信心

代表哲學家:
Marsilio Ficino
Pico della Mirandola:頌揚人的尊貴

經濟:
自給自足是經濟轉型為貨幣經濟
新中產階級產生

人文主義
"我們不僅是人,更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人們開始解剖屍體瞭解人體結構

文化責任:
重建羅馬
第一項工作:在聖彼得墳墓上建號稱世界第一的聖彼得大教堂

反人文主義亦同樣盛行:
->各國政府與教會的權威
審判女屋,燒死異教徒風氣盛行


新世界觀
Nicolaus Copernicus(哥白尼):太陽並未繞地球運行,而是地球繞太陽運行
Johannes Kepler(克卜勒):各星球實際上是以太陽為中心,繞著橢圓形的軌道運轉。

Galilco Galilci(伽利略):我們要測量那些可以測量的東西,至於那些無法測量的,我們也要想辦法加以測量...大自然這本書是用數學的語言寫的

伽利略的慣性定律:如果沒有外力強迫一個物體改變他所處的狀態,這個物體將會一直維持他原來靜止或移動的狀態。

Isaac Newton(牛頓):參考了伽利略動力學解釋星球如何繞太陽運轉。
萬有引力定律
當兩股力量同時作用於一物體上時,這物體會循橢圓形的路徑移動

此新發現使人類失去他們在造物中的一部份特殊地位,也遭到教會的強大阻力。

宗教的改革
Martin Luther(馬丁路德):人不需要教會或教士居中代禱才能獲得上帝的赦免
將聖經譯成德文,創造了德文文字,讓每個人懂聖經,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教士
(但作者不認為他是完全的文藝復興人)

插播:
鏡頭帶到台灣
台灣也被文藝復興間接衝擊到
目前詳細描繪台灣的古地圖,是十七世紀中葉由荷蘭人繪製的古地圖(文藝復興->羅盤->航海技術與地圖測繪->亞洲遠征...)
相關參考資料:大台北古地圖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20 短評 +1 收起 理由
Charlotte + 5 感謝分享
ccs19782003 + 15 感謝分享
yzk + 1 加油!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1-26 00:46:06 | 顯示全部樓層
補充一些資料: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於十五,十六世紀
Renaissance 義大利文:rinascita, rinascimento=德文Wiedergeburt
1550年由畫家Vasari開始使用,之後藝術史家Michelet 與Burckhardt廣為使用

此時代,不只是被稱為Renaissance,也被稱Renaissance-Humanismus。
代表建築師:
Filippo Brunelleschi
Leon Battista Alberti
Donato Bramante
Leonardo da Vinci
Michelangelo
Raffaello Santi
Giorgio Vasari
Andrea Palladio

代表建築物:
聖彼得大教堂
聖羅倫斯大教堂
S. Maria della Consolazione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圓頂,不只具有美學意義,還有劃時代的結構意義,雙層圓頂與Laterne便是文藝復興建築圓頂特色之一。木頭圓頂有別於以前中世紀的圓頂,不同材料但力學行為是一樣的。減輕圓頂的自重,人可以在圓頂中行走。



(匆忙之中趕出來,若有錯請指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18 短評 +1 收起 理由
Charlotte + 3 感謝分享
ccs19782003 + 15 原創內容
yzk + 1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2 20:09:16 | 顯示全部樓層
補充資料

手上剛好有個Spektrum特刊,關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研究與技術
我依章節約略節錄介紹,讓大家對於文藝復興的科學與背景有一些粗淺的認識

博物館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喜歡收集珍禽異獸,這也是博物館的雛形

自然科學
培根的劃時代研究,擺脫中世紀

機械
計時技術,研發以機械做為計時的機器
這個圖是說明他們以磨坊的方式作鐘擺實驗


天文學的產生--新宇宙觀
Kopernikus, Kepler, Brahe
此圖是Kopernikus與Brache討論宇宙觀


物理--地球是一個大磁鐵
代表人物:英國醫生William Bilbert作許多電與磁場的研究

數學
代表人物:Newton,Leibniz, peiere der Fermat, Bonaventura Cavalieri
幾何--擺線,切線問題(Tangentproblem)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18 短評 +1 收起 理由
Charlotte + 3 感謝分享
ccs19782003 + 15 感謝分享
yzk + 1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2 20:13:17 | 顯示全部樓層
透視學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很喜歡利用透視與視覺盲點,在圖面上的鏡子或任何可以反射的物件上作變形透視繪畫



動物學
向拉丁美洲採集動植物--Maria Sybilla Merian

解剖學
Andreas Vesalius
這幅圖是他著作中有名的圖說,意思是這個骨頭人記得了他的死亡


生理學
血液循環的發現進而有生理學的產生


民族誌:對於異世界的想像


模仿生命--機器人,機器昆蟲動物實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18 短評 +1 收起 理由
Charlotte + 3 感謝分享
ccs19782003 + 15 感謝分享
yzk + 1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2 20:26:59 | 顯示全部樓層
嗯…滑鼠滑太快,跑到原創內容去了,希望沒有減少得分。

第一幅畫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方便的話,可以補上畫家大名和畫作名稱,及創作年代嗎?謝謝!
發表於 2007-12-2 21:45:30 | 顯示全部樓層
畫家名:Jan van Eyck(1385 – 1441)
尼德蘭人
畫作名稱為:Giovanni Arnolfini與他的妻子(也有人說是Giovanni的婚禮)
談到文藝復興,大多會提到義大利的文藝復興,而鮮少提及北方文藝復興
而Jan van Eyck則是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畫家
這幅畫是他的代表作,當然他的教堂祭壇畫也是相當有代表性

他的繪畫,不脫中世紀苦修思想,人物修長形象的作畫手法
繪畫中的擺飾,有著當時婚禮與基督教世界的暗示
但已經可以從這幅畫看到一些文藝復興科學作畫的端倪

(照我一點點以前上課的印象寫出來,如果有錯,或是需要補充的,請大家不要客氣)


延伸閱讀:第 20 講《義大利文藝復興》
第一部分:初期的建築與雕刻

評分

參與人數 2現金 +15 短評 +1 收起 理由
ccs19782003 + 15 感謝分享
yzk + 1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3 00:34:33 | 顯示全部樓層
巴洛克時期Baroque Period

原來的意思是:形狀不規則的珍珠
這是巴洛克藝術的藝術特徵,相對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藝術就顯得平實而和諧

一方面有人抱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樂觀精神,另一方面也有人退隱避世

政治
三十年戰爭,德國受害最深,法國逐漸成為歐洲最強盛的國家
階級差距大

莎士比亞,介於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的人
劇作家Calderon de la Barca作品:人生如戲
Ludvig Holberg之劇本:Jeppe on the Mount
挪威巴洛克時期天才詩人Petter Dass強調唯有上帝永恆不變


哲學特色也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思想模式並存,強烈的衝突
理想主義與唯物主義兩種相對的哲學
英國哲學家Thomas Hobbes--唯物主義代表

牛頓成就了機械論的世界觀
法國物理學家兼哲學家La Mettrie著作:人這部機器(L'homme machine)
法國數學家Laplace也表達機械論觀點,衍生決定論觀

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指出,物質與精神不同的地方,是物質可以被分割成小單位,但靈魂不能被分割。

十七世紀便產生了兩位偉大的哲學家--笛卡爾(Renĕ Descartes)與史賓諾沙(Baruch Spinoza)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30 收起 理由
ccs19782003 + 30 原創內容!最近有點累,不過最遲週末我會 ...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3 00:43:46 | 顯示全部樓層
因為你負責的是導讀的部份,建議把相關的年代,歷史事件及思想潮流等原文附上,這樣同學的概念會更清楚。
如三十年戰爭(Dreißigjähriger Krieg, 1618-1648)
 樓主| 發表於 2007-12-9 22: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René Descartes (1596-1650)跟Sokrates、Platon和Augustinus都是Rationalisten (理性主義者),相信唯有通過理性才能獲取確認的知識。經過這樣的省思,他一生都努力於探求內心與im großen Buch der Welt (世界之書)的智慧。他被稱為近代哲學的奠基者,在西洋思想史的發展上,經過中世紀之後的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自身與自然世界的觀點都有所改變,也因此增加了諸多不同思想的發展,於是到了Descartes的時代,人們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將新的思想成果做一系統性的整理。

René Descartes就在這樣的思考下,建立起他的philosophischen System (哲學體系),也就是一套從「最根本的基礎開始建立,嘗試以此擴展解釋所有重要哲學性問題」的哲學。在建立體系中,他最感興趣的題目就是der Sicherheit unserer Erkenntnis以及das Verhältnis zwischen Körper und Seele的問題。在當時,新的自然科學研究與物理學研究,都已經有更精確描述自然與討論影響自然因素變化的方向。其中之一的影響就是對於肉體的看法有機械論的傾向,也有靈魂與肉體區分的傾向。在這之前,Seele作為一種Lebensgeist是被普遍認定的,而Seele與Geist的原本涵義就是Lebenshauch與Atemzug。例如Aristoteles就認為Seele是存在於生物中的Lebensprinzip (生命因素),是不能與肉體分開的。對Descartes來說,精神與肉體有明顯的不同,但兩者之間的聯繫關係才是他想釐清的問題關鍵。Descartes在Discours de la méthode (Abhandlung über die Methode;方法論)一書中認為,除非能夠清楚明確地認識一件事是真實的,不然不能夠認定它是真的。所以每一件事都要經過gewogen und gemessen。

從最基本的檢驗測量到最複雜的,中間不要遺漏任何因素,如此才能建立可靠的基礎觀點。基本上Descartes就是希望以mathematische Methode來進行哲學性的考察。因為在數字運算過程中,我們運用的是理性,而Descartes認為唯有理性能幫助我們或確認的知識。在書中Sofie所說的Er wollte alle alten Materialien vom Bauplatz entfernen, ehe er mit dem Bau des neuen Hauses anfing?正是這一章節的副標題,也是Descartes進行他嚴謹的哲學體系建立的第一步。他不僅暫時將前人的成果放下,且認為不能信任感官。因為感官受到的刺激往往會誤導我們對事物的判斷與觀察。且Descartes認為我們無法以感官經驗去區分夢境與現實。所以Descartes進而懷疑所有事物,而「自己正在懷疑」正是Descartes所唯一能確定真實的。也就是Descartes的名言:Cogito, ergo sum (ich denke, also bin ich)。這種直觀的確定性就成為Descartes接下來判斷事物的基準之一。Descartes認為,在他心中確實有「完美的實體」這一概念,而完美的概念不可能來自於不完美的個體(人),所以他對於「完美的實體」的概念,必定是來自於「完美的實體」本身,且既然是「完美的實體」就必然是存在的,若是不存在怎麼會是完美的呢?在這樣理性思維過程中越是明顯的,就越能肯定其存在。對Descartes來說,那必然存在的完美實體就是上帝。而對於外在世界,雖然感官容易誤導,但Descartes認為自然事物有些數學特質、量的特性(quantitativen Eigenschaften)是可以測量與觀察、是理性可以明顯思量的;而與感官經驗相關的特質、質的特性(qualitative Eigenschaften)則是無法準確描述外在世界的。Descartes用Gottes Garantie來肯定我們以理性認知到的事物(外在世界的數學特質)必然與現實相符(因為上帝不會欺騙我們)。但Descartes也提出,外在的現實世界與我們思想的世界是不同的兩種Substanzen (實體)。一種是屬於意識且不佔有空間的das Denken或die Seele,另一種是佔有空間的die Materie或die Ausdehnung (擴延)。雖然這兩種Substanzen皆來自於上帝,但Descartes認為兩者之間並無任何相互的影響。所以我們又稱Descartes是Dualisten (二元論者)。他認為人是Doppelwesen:具備這兩種Substanzen的一種存在,既擁有思想的能力,也具備擴延性的肉體佔據空間。這類似於Augustinus與Thomas認為der Mensch habe wie die Tiere einen Körper, aber auch einen Geist wie die Engel (人有像動物的身體,也有像天使的靈魂)。在Descartes的想法中,我們的思考不是在身體內部中進行,而是在靈魂中進行,所以並不受到現實世界的影響。但Descartes也無法完全否認靈魂和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他認為靈魂在身體內時,會通過「松果腺」與人腦連結。雖然靈魂會受到肉體衝動的影響,但Descartes認為靈魂是能夠擺脫這些衝動的。所以即使身體不舒服,2+2依然是4。

[ 本文最後由 ccs19782003 於 2009-1-1 13:07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16 短評 +1 收起 理由
primay + 2 感謝分享
yzk + 4 + 1 期待中哲讀書會!
Charlotte + 10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15 22:04:04 | 顯示全部樓層
是否可以說明一下Idola與偏見(原文是?)的關係?謝謝!
發表於 2007-12-16 14:13:1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ccs19782003 於 2007-12-15 22:59 發表
偏見的原文,在Bacon用拉丁文寫成的書中我不知道原文是什麼,至於德文,我想應該是Vorurteile吧。

Bacon認為我們要藉由⑩G律的知識有一些阻礙,這些阻礙Bacon就是指一些假的,扭曲的意見以及偏見,Bacon稱這 ...



主持人在回答問題時要有自信一點。

問話的人,當然知道這兩者有所關係,
這是所有念社會學理論,
最基本的常識之一。

尤其是,
一個已經在德國待六年唸完社會學碩士,會不知道偏見的德文或拉丁文是什麼嗎?
以及已經念到社會學博士班一年級,會搞不清楚這兩者的關係嗎?

我個人比較遺憾的是,
一個已經是研究員的人
在讀書會提問的表現,宛如中小學生
還搞不清楚讀書會目的是在思想交流。
不是哲學私塾或家教班。

若你有耐心回答,
那就請你有自信一點的回答。


[ 本文最後由 renemcc 於 2007-12-16 14:29 編輯 ]
發表於 2007-12-16 17:37: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ccs19782003 於 2007-12-16 16:35 發表

若是你願意,可以請你說一下,你所說的「所有念社會學理論,最基本的常識之一」是指什麼嗎?我不確定我知不知道你所說的「最基本的常識」,或許我看過,但我想聽聽看你如何論述你所知道的,讓我偷學一點吧! .



小老弟,我不認為你程度不好,你不要誤會.....

你問我,所謂社會理論最基本的常識為何,
我指的就是,任何有修過Einführung in die soziologische Theorie的Vorlesungen或看這方面的書籍時,
都會提到的基本理論或概念。你隨便拿本社會理論簡介的書翻翻就懂了!

上述YZK的提問,無論在討論意識型態與社會整合或衝突等相關理論與學派時,
都會討論到,她已經在修社會學博士,怎麼可能會不知到。

又,她在台灣念德文文學,到德國已經幾年啦,又拿到碩士學位,
偏見的德文拉丁文,怎麼可能不知道。

我不知道參與我們哲學讀書會,需要故意裝不懂嗎?
這種討論態度,根本就是明知故問,想也知道。

如果是唸自然科學的PRIMAY提問,我還可以諒解!

但是YZK提這種問題,根據我的判斷,她早就懂這些東西,
我不清楚這種行為的真正心態是什麼,
不過,根據我對她網路行為的觀察,
我提出合理性的懷疑,
她可能想間接指導你應該如何進行這個議題的討論,
或應該加上什麼樣的論述內容而已。
會問偏見原文,我猜她認為那是關鍵字希望你補上原文,

不過我建議參與討論的人,
若想補充,就自己提出來分享,
有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就是直說,
不必搞這一套!

小老弟CCS主持這個讀書會很有衝勁,
在德國念哲學的不少,我們並沒有在混,你不用擔心。

primay           2007-12-16 17:50          評論          +1           我...我也不知道我是自然還是人文哩.. ...


啊!你是來亂的,是吧!?去去去∼


[ 本文最後由 renemcc 於 2007-12-16 17:56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2 短評 +4 收起 理由
yzk + 2 講半天還是沒有說出「那個」專有名詞來!
primay + 3 哲學大大幫我界定吧,嘻嘻(不科科喔~~)
ccs19782003 + 1 哈! 又學到一些了! 謝謝!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7 19:27:25 | 顯示全部樓層
Spinoza... Gott ist kein Puppenspieler...
引言

Benedictus de Spinoza (Baruch Spinoza, 1632-1677),這位出生於Amsterdam的猶太人,是第一個對聖經進行historisch – kritische (歷史性批判)的人。他認為並非整本聖經都是受到上帝啟示而寫成的,尤其Neue Testament (新約)中Jesus的教誨已經代表基督教脫離了正統的猶太教。他認為Jesus的提倡的是Vernunftreligion (理性的宗教),強調的是上帝與人類的die Liebe (愛),而不是後來基督教的諸多嚴格教條與儀式。由於這種宗教立場,他在當時的猶太教與基督教中都得不到善意的回應,Sofie也認為無論猶太教或基督教都很難接受他的觀念。Spinoza 24歲的時候就被驅逐出猶太教,後來甚至連自己家人都與他斷絕往來,並且剝奪他對家族財產的繼承權(Spinoza家族在當時還算富裕)。後來他就過著隱居的生活,沉潛於哲學研究,並以磨鏡片(Linsenschleifen)過活,45歲時過世了。

磨鏡片也象徵著Spinoza認為我們看待生命與自然的眼光要清晰透徹,要用Gesichtspunkt der Ewigkeit (永恆的觀點)來看事情(sub specie aeternitatis, Alles unter dem Gesichtspunkt der Ewigkeit zu sehen.)。這邊說的意思是指他的形上學立場,認為Gott ist die Welt,上帝就是一切事物,書中說這表示他是採取Pantheismus (泛神論)的Pantheist (泛神論者)。

然後書中談到他的倫理學著作。他的著作Ethica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 (Die Ethik mit geometrischer Methode begründet),簡稱《幾何倫理學(依照幾何方式論證的倫理學)》,希望藉由這種絕對合乎邏輯的推理來證明,人類的生命是按照大自然的普遍法則在運行。

Spinoza認為宇宙間只有上帝(大自然)這一Substanz,所以書中又稱他為採取Monismus (一元論)立場的Monisten (一元論者)()。他的Substanz,包含所有物質的擴延(Ausdehnung)與精神性的思想(Denken),這也是Spinoza認為我們人類可以認知到的兩種上帝屬性(Attribute)。書中舉例,一朵花與一首詩,分別是Ausdehnung和Denken的一個模態(Modi, Modus,Substanz的特殊表現方式),但兩者同樣都是Substanz的表現方式。Spinoza認為Gott (Naturgesetze)是所有事物的innere Ursache (內在因),正因為如此,所以Alberto才說Gott ist kein Puppenspieler (上帝不是傀儡師),因為傀儡師操控木偶是屬於äußere Ursache (外在因),而上帝是透過自然法則來主宰世界,是所有事物發生出現的內在原因,所以所有事物的發生也因此都具有必要性。

Spinoza認為世間只有一種完全自主的存在,就是上帝。因為人類可以爭取自由,但無法擁有自由意志,我們可以自由去發展人類天生的能力,但不能控制40歲之後身體不開始老化、不能控制吃到不乾淨東西之後腸胃的激烈反應。Spinoza認為,如果我們能夠用永恆的觀點來看事情,將世界所有事物視為一種由上帝所展現的必然性,接納並理解所有必然發生的事物,那麼人類將能獲得幸福與滿足。


:在當代的心與認知哲學中,也有區分Spinoza為採取雙面向論點的性質二元論者。因為Spinoza認為上帝是唯一的實體(Substanz),而具有心靈與物質的雙重性質(雙重面向的性質)。


[ 本文最後由 ccs19782003 於 2009-1-1 13:11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22 收起 理由
primay + 4 感謝分享
Charlotte + 10 精品文章
renemcc + 8 精品文章(我只剩八元)!讚!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21 03:42:2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補充一下CCS老弟的精彩引言:

SPINOZA(1632-1677)思想內容滲雜猶太教神秘主義,新伯拉圖主義與笛卡爾思想方法。他的形上體系是單一神論,即主張,將一切都歸納於單一實體之內,因此解消了笛卡爾的二元對立。其公式,即:Natura Naturans= Substantia= Natura Naturata。**或說為:Deus Sive Nautra Sive Substantia(神即自然即實體)。

**
Natura Naturans= Deus(上帝或神)
Natura Naturata=Natura(自然)
Substantia=實體

其次,
SPINOZA的倫理學目的在於「保全自身」(Conservatio Sui);也就是不失存在,並同時發展自己的存在。在消極地方面,以求達至擺脫人生的痛苦。積極方面,以裡興趣愛神,使自己消融在神之中。即在“ Sub specie aet“(永恆相形之下)去體認一切萬有。那麼何謂“ Sub specie aet“(永恆相形之下)呢?他認為,人天生就沾染了神的光明,故在理性記憶或天生觀念中就有觀念界的一切形相,故在此世界所觀察與體現都依此永恆的觀念去衡量,在永恆形相之下,繁多的感官世界可以在神(善自身)內得到統一的融合。所以總的來說,「保全自己」就是認識真理,與神結合,達至幸福與至善。反之,毀滅自己(Destractio Sui)等於走向災禍,即為惡。

SPINOZA對自由的觀念的立場,是採取決定論的世界觀,主張人是自然的一部份,故相關於人的一切都是被決定的,不過他並不排斥目的論。換言之,SPINOZA一方面強調形上學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又強調倫理學必需性,認為「人具有追求與達至目的性的可能性」。矛盾的是,他一方面強調「命定」或決定論,但是另一方面又認為人有追求永恆目的之可能性。待續∼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15 收起 理由
ccs19782003 + 15 精品文章 清晰明確!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21 12:45:22 | 顯示全部樓層
續上文∼

史賓諾沙(Spinoza)的知識論體系為何呢?他將知識分成四類。第一,道聽途說:由別人知識中獲取的知識,不由自己經驗而來。例如關於每個人自己的出生與童年的一些事蹟。第二,不成文的經驗:只能從知識中獲得,不可能由自己的經驗得知。例如,我們都自己人會死。第三,觸類旁通的知識:從果至因的推理知識。不過這類知識經常發生「倒果為因」的邏輯謬誤。第四,哲學(幾何)知識:用思維邏輯或幾何學推論出來的結論。他主張唯有第四種知識屬於本質直觀的知識,是最可靠的知識。因此他才會主張在「永恆形相」之下把握真理。

一般哲學系在討論理性主義主要會提到三個人,除了笛卡爾,本週的史賓諾沙還有萊不尼茲(Leibniz 1646-1716),很可惜蘇菲的世界作者忽略萊不尼茲的單子論。說到萊不尼茲,他以「單子論」嚴厲批評SPINOZA 太注重全體忽略個體或具體事物。在他的理論中,將「神」視為「單子之單子」(Monads),當作真正的宇宙創造者,反對史賓諾沙「神即自然即實體」的命題。除此,他反對史賓諾沙一方面排除目的因,另一方面卻在決定論的或機械化的宇宙秩序之中導入了目的理念。最後,在我看來,萊不尼茲的單子論,重要性遠大於史賓諾沙。若各位有興趣,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喔!


[ 本文最後由 renemcc 於 2007-12-21 12:48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10 短評 +1 收起 理由
ccs19782003 + 10 + 1 精品文章 精確!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24 23:28: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ccs19782003 於 24/12/07 20:49 發表
yzk你要不要自己先來說說看?
有了你先行說出引言
我們才好繼續討論你想討論的部分
畢竟這是你的提問
說實在
即使是提問
也要說的完整和多一些
大家才好延續討論
我是不介意暫時將主題移到某個名詞或 ...


別人的臆測之詞,請不要強加到我頭上。
我只是問一個單純的問題而已,請九版主不要做過度聯想。
發表於 2007-12-25 16:47:39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已經表示過,我只是單純的提出一個理解上的問題而已,九版主也很快的回覆了,雖然我最想知道的原文(拉丁文或英文)沒有得到答案,但是我可以自己去翻書,所以我也沒有再追問。

不知道九版主想討論哪一個概念?如果版主說明,就算我自己不熟悉,其他同學也可以發表意見。

評分

參與人數 2短評 +2 收起 理由
renemcc + 1 既然你已經翻過書,為何還不分享給其他 ...
ccs19782003 + 1 不是我想討論的概念

查看全部評分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12-22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