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mmarta 於 2007-4-25 11:59 發表
對於這件事我有很多方面複雜的感受,
其中一個是,
關於台灣的精緻化問題。
大家都知道台灣不可能再走銷價競爭路線,怎麼比也比不過大陸。
所以在走精緻路線才能生 ...
看到妳寫的,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們的旅行團.
亞洲的旅行團常常被外國人笑, 到處照相, 然後到處shopping, 當然他們也驚訝我們的消費能力(日本人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可能真的覺得我們不會享受生活, 跟著旅行團到處趕, 照了一大堆照片回去後什麼也不記得, 完全不知旅行的目的何在, 對他們來說這根本就不是生活.
不可否認, 我欣賞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可是今天試想一下, 大部份的人可能一生就只來歐洲一次(甚至出國), 如果人一生中只來這個地方一次, 而他不多照點相, 不多買點土產紀念品, 會不會太可惜了? 假如我們也可以像德國人有那麼多年假, 來歐洲就像他們去西班牙那個什麼島一樣容易的話, 也許我們的行為模式可能不一樣.
環境使然, 造成我們不得如此生活.
環境如此, 我們也比較短視近利.
像歐洲人一樣悠閒, 嗯! 老了退休後都不見得可以如此,
商業上的問題我不懂, 但對生活的態度是需要去教育的, 只是教育又脫離不了制度上的問題.
那些大老闆雖然會欣賞別人懂得生活, 但他們一定還會稟持著"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的觀念. 讓員工能正常上下班, 簡直就跟自己過不去.
台灣要改變這踵環境可能非常難. 周遭的朋友抱怨工作差, 但要他們換工作卻不願意, 因為工作難找. 你不做, 別人搶著要做. 講難聽一點, 有錢以閒, 才能享受生活, 錢沒賺夠, 隨時又可能面臨失業危機, 誰敢說他要去享受生活!
很多東西是我們要去學習的, 這也是我們來這的功能之一, 把我們認為不錯的東西, 不管是有形的或無形的, 帶回台灣給親朋好友, 也許有一天會造成一種新風氣.
台灣人愛自艾自憐已經是一種風氣了, 會嘆氣才能表現無奈, 表現無奈就顯得自己的"崇高".
[ 本帖最後由 marspooh 於 2007-4-26 02:10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