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326|回復: 1

[轉貼]Zusehn的學思歷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2-30 12:19: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這是曾經在本論壇出沒過的Zusehn

在他任教學校的某個非學術性場合對學生的講話紀錄

我個人深有同感

故徵得他的同意後轉貼於此

分段標題是我下的

------

哲學的對象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不停地念書、考試,都在競爭,所以到了大學時代,我最期待的,就是再也不用跟別人爭。但是事實上,人不可能與世無爭:這世界上有形的東西屬於別人的就不屬於你;你把它從別人的手裏搶過來,別人就得不到它;別人考得比你好,你就無法當第一名。只有「形而上」或「無限」的東西才不會因為一個人得到了,另外一個人就失去。例如「智慧」:這世界上不會因為別人多了智慧,你就少了智慧。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與他同時代的「智士」(sophists)的差別就在這裡:智士把智慧視為有形(形而下),因而是有限的東西,因此當他們教導別人獲得知識時,他們以為是把智慧這個東西給了別人,因此比照一般的交易行為,受教者也當以金錢作為報酬付給他們;而蘇格拉底卻不把智慧視為是有形有限的東西,也就是別人的獲得不會使自己損失,因此不收取報酬。基督宗教的博愛也是無限的:神不會因為多愛了這個人一點,就使另一個人得到的愛變少(也許世俗的愛是有限的,會因為愛上一個對象;就容不下對另一個人的愛。但上帝之愛則非如此)。研究所以後,我開始唸哲學,唸到「普遍者」(the universal)與「特殊者」(the particular)的概念:特殊者就是有限的、形而下的,有多少是多少,一翻兩瞪眼。像高等教育經費五年五百億的大餅給了某些大學,其他大學就分不到了。經濟學正是一門分配社會有限資源的學問。但是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的東西都是有限的。所謂的普遍者就是無限的、形而上的東西;它不會因為分享、給予而有所減少。這是我想要追求的。像哲學的真理、宗教的博愛、藝術的美一直都是我所嚮往的。對我來講,它們是在一個無爭的世界裏。無所爭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很冷門,沒有人要跟你爭;更根本的是,它們構成了一個形而上的、無限的、普遍的世界。我大學唸的是法律系。法律的世界總是有輸有贏:一個案子不是勝訴就是敗訴,不會有所謂的「雙贏」,這是因為世俗的事物有形、有限、特殊,因此必須一爭高下。這與我不爭的期待相悖,因此我不願意再走法律的路下去。

廣博或專精?

進入臺大哲學研究所以後,我發現研究所唸的東西專精而深入。這跟我原先的想像不太一樣。因為我剛接觸哲學的時候,以為哲學應該是一門廣博的學問。「碩士」、「博士」照字面來看理應更「碩」大、更廣「博」。但是你看我們的哲學研究所,一進來就先分為東西方哲學兩組,然後再細分為更多領域,非常狹窄。有些我還未來得及學習的領域感覺離我非常遠,隔行如隔山。這樣,如何能「碩」、「博」呢?我在這一段時間學習的心得是:作為一門「普遍」的學科,哲學的專精與碩博並不衝突。我把做學問比作譬如掘井,水源是我們想要獲得的學問與智慧。研究所階段就是要你專精而深入地去挖掘,因為真正的智慧在地底下。但是水源在最深的地方卻是相通的,而不是封閉孤立的,因此廣博的東西常在深入的地方才能獲得。在我們深入打通了一個地方以後,就可以在那個地方找到跟其他地方相通之處,從一個道理引出另一個道理,也就是所謂的觸類旁通。因此專精深入並不是一件壞的事情。在碩士班的階段,我曾看到有些同學為了碩大廣博,反而把學問做淺了。因為他們把專精與碩博對立起來,因此根本就不打算深入研究,結果一直留在地表上,什麼學問都沒有做成。這是我當時所記取的一個教訓。

天才與瘋子

我要與各位同學分享的第三個心得是學哲學的態度。我在碩士班的時候,班上的八個人當中,好像有一半以上是天蠍座!今天的慶生會上,除了我之外,系上留學德國或研究德國哲學的老師,包括我們的主任,以及彭文本老師,都是天蠍座,不是十月出生的,就是十一月出生的。尼采也是十月出生的;我記得學生時代,有一次上我們系上陳文團老師尼采的課,陳老師講到尼采的生日時,突然冒出一句話說:「十月出生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瘋子!」後來我查到陳老師的生日,發現他自己就是十月生的!哈哈!陳老師也許是天才,但我想我自己則比較像是瘋子。為什麼說自己是瘋子呢?因為我讀書-尤其是讀哲學的書-是靠一股瘋勁。我們選擇唸哲學的人泰半都是基於興趣的interest,而不考慮利益的interest,也就是不管哲學有沒有用。哲學有沒有用,往往是在我們把學到的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以後,才會感覺到,因為它成為我們的某種能力,表現在我們的某些地方。學哲學需要一種求真、追根究柢、打破砂鍋問到底,而不問其用處的精神。這是一種瘋勁。我自己的經驗是,在這種瘋狂的狀態裏,你只會想要把道理弄得透徹,而且透徹之後還要再透徹、更透徹,這種透徹是沒完沒了的,正如掘井永遠可以不斷深入挖掘下去一樣-雖然越深就越難挖-但對當時瘋狂迷它的我而言,讀懂哲學本身就是讀哲學最大的收穫,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取代,也不需要別的東西取代它。各位同學現在在哲學系,我覺得也許也需要用這種精神來面對你們所學習的學科。

評分

參與人數 6現金 +65 短評 +1 收起 理由
philopan + 1 感謝分享
ccs19782003 + 20 感謝分享
MING + 5 感謝分享
ja0717ck + 20 感謝分享
Nish + 10 亦深有同感。
wang.hurh + 10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12-30 17:33:4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immanuel 於 2008-12-30 12:19 發表
這是曾經在本論壇出沒過的Zusehn

在他任教學校的某個非學術性場合對學生的講話紀錄

我個人深有同感

故徵得他的同意後轉貼於此

分段標題是我下的

------

哲學的對象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不停地念書、考試,都在 ...


還是要再次感謝分享啊!!!

真的

越學越專

領域是越學越精

好多時候,想要告訴大家 :【你問的問題我真的不知道!】

說了,就是不會被大家接受!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3-28 2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