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95|回復: 0

德國職災就醫經驗分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5-6-9 15:39: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論是在台灣抑或是在德國,一般來說通常不太會接觸到職災相關的領域。但筆者非常幸(ㄅㄨˊ)運(ㄒㄧㄥˋ)的剛好在打工的時候遭遇了意外,在職災發生之後一系列的就醫、回診過程之中也遇到一些連德國友人也不清楚的就醫與回診程序,因此將這個經驗寫下來,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當然,也希望大家沒有真正用到的一天。

前情提要:筆者當時受傷是因為不小心被玻璃碎片割傷,受傷的當下筆者立刻以辦公室裡的常備醫療箱的紗布止血與包紮。傷口雖然不大,但深度卻不淺,於是最後在主管的建議下決定立刻去急診室處理以及打破傷風。

在這個階段,主管有在筆者包紮時詢問意外發生的當下是否有任何一位同事在旁或目睹,這部分應該是雇主在通報工傷的時候需要提供的資訊。筆者受傷的時候旁邊是有同事的,但不太清楚如果意外發生的當下,受傷者是單獨在現場的話會有什麼差別,這部分如果剛好有人有經驗亦歡迎補充分享。

到了醫院急診室之後,務必在掛號的時候告知院方這是工傷。院方會詢問公司名稱、工作地點的地址、意外發生的過程以及發生時間,這些都會記錄在後續的報告上。筆者是使用公保TK,掛號時只需要將健保卡交給掛號人員即可,後續也完全無需自己提交文件;私保的部分可能有差異,詳細情況可以詢問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

由於筆者受的傷以急診室的標準來說相對輕微(即無立即的生命危險),因此筆者在急診室等了約一個小時左右才看到診,很幸運的沒有像傳說中的在歐美急診室被放置play三四個小時以上。掛號結束之後會先有一位護理師來進行檢傷分類,接著才會有醫師來進行醫療處置。除了掛號櫃檯人員以及檢傷分類的護理師之外,替筆者處理傷口的醫師與護理師都相當友善,特別是第二位護理師還非常努力的搞笑來安慰當時除了受傷,身上還有生理期以及重感冒Debuff而哭成淚人兒的筆者。醫療處置過程很迅速,在清潔傷口、縫了兩針並打了破傷風之後就結束了;由於事出突然,筆者並未帶黃色疫苗本在身上,故院方將破傷風疫苗的玻璃管讓筆者先帶回去,筆者詢問過在醫療領域的朋友,這個「只有」醫療人員可以貼與簽名,後續記得要攜帶疫苗本與疫苗的玻璃管回去給該院所註記,千萬千萬不要自己貼!

此外,急診室醫師會開一個醫療證明,這個也要記得拿,上面會有arbeitsunfähig與否的診斷,可以作為初步的病假證明。不過這部分建議在離開急診室之前先稍微看過一遍,筆者受傷的位置無論做任何要用到手的行為都很有障礙,不知道為什麼在證明上卻被急診室醫師認定為arbeitsfähig,而筆者在離開急診室之前也因為心煩意亂沒有先看過,導致後續在保險的部分產生了一點小困擾,雖然後來主管有順利解決這個問題,但相信受傷之後大家也不想要被這樣的瑣事佔據休養時間,故最好在離開急診室之前先確認過,如有疑慮才可以立即反映。

後續拆線以及其他醫療行為(若有)的部分需要找Durchgangsarzt,簡稱D-Arzt。D-Arzt是一種特殊的外科(Chirurgie)或骨科(Orthopädie)醫師,專門負責處理因意外而受傷的病患,不僅是工傷,如在就學/前往公司途中或在校上課期間因意外而受傷,都需找D-Arzt;如果D-Arzt評估後認為受傷者還需要請一段時間的病假也會開病假單,工傷後休養時間的病假單 只能 由D-Arzt開立,因為保險理賠程序等問題,這段時間的病假單無法由普通家醫開立。此外若D-Arzt認為有必要也會協助患者轉診到其他更適合的科別,不過這部分筆者沒有遇到,因此無法多做分享。

以上是筆者的經驗分享,由於休養期間跟德國朋友閒聊時發現似乎連德國人都不太清楚原來就學/就業時受的傷需要找Durchgangsarzt打交道,因此希望能將這部分的經驗寫下來。沒有人會希望受傷,但希望當意外來臨時,大家都能快速而正確的找到合適的醫療部門,以獲得最即時而快速的治療。


評分

參與人數 2現金 +30 短評 +2 收起 理由
Wei-Chuan + 15 + 1 實用給推!
aken802001 + 15 + 1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5-6-23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