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784|回復: 1

葡萄球菌致病 解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1-12 18: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這則新聞的重要性,

可是不低於什麼複製人的啊!

對抗這種頑強的細菌,

研究上,可是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啊!

找到致病機轉(或許只是其中之一),

對於找出解決的方式,又有一小步的邁進了!



=======================================
葡萄球菌致病 解謎

http://udn.com/NEWS/WORLD/WOR6/4093530.shtml

研究人員11日報導,最近造成數千人生病的抗藥葡萄球菌,可使對抗細菌的細胞爆炸,藉以破壞人體的防禦機能。專家表示,這項發現有助於發展新的療法。

估計有美國每年有九萬人因抗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而生病,有多少人感染MRSA而死並不清楚,一項估計是1萬8000人,稍微超過因愛滋病而死的人。

MRSA感染一向與健康照顧機構有關,這種細菌攻擊其中免疫系統衰弱的人,但最近的許多病例牽涉一種攻擊性強的菌株,稱為與社區有關的MRSA(CA-MRSA),這種菌株會造成健康照顧機構之外的健康人士嚴重感染,甚至死亡。

CA-MRSA會分泌一種縮氨酸(peptide),縮氨酸是由氨基酸(amino acid)形成的化合物,這種縮氨酸會造成稱為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的免疫細胞爆炸,毀滅一種對抗感染的主要防禦力量。

這項發現是由一個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團隊公布的,該研究團隊由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學會的奧圖(Michael Otto)領導,研究結果11日刊登在網路版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上。

雖然只有14%的嚴重MRSA感染是與社區有關,但最近數月因為許多學校發生CA-MRSA感染,包括維吉尼亞州一名17歲的學生死亡,因而已引起關注。研究人員說,與醫院有關和與社區有關的MRSA都含有製造縮氨酸的基因,但CA-MRSA製造出的縮氨酸,遠比與醫院有關的MRSA製造的多。

這些縮氨酸首先引起發炎,吸引免疫細胞前往發炎的部位,然後摧毀免疫細胞。這項研究是在實驗室中用老鼠和人血來進行,人類中性粒細胞在暴露於CA-MRSA製造的縮氨酸五分鐘後,就呈現扁平,60分鐘後許多細胞就完全瓦解了。

加拿大緬尼托巴大學醫療微生物學家贊尼爾說,這是第一個確認縮氨酸涉及CA-MRSA感染的研究,可能導致更佳的治療方法,如中和這些縮氨酸,或活化免疫系統來擊敗這些縮氨酸的方法。

【2007/11/12 世界日報】


=======================================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9 收起 理由
Charlotte + 3 感謝分享
Pheretima + 4 感謝分享
mmarta + 2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1-12 20:3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還是做一下背景資料的說明好了!

為什麼這則新聞那麼重要呢?

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抗生素』吧!?

在 1928-29 年左右,Alexander Fleming 先生(是的,他有拿 Nobel Prize, 1945) 注意到有抗生素的存在後;二次世界大戰的其間與之後,抗生素開始扮演了『超神奇』的角色了!

隨著時間的進展,人們慢慢的意識到,伴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以對抗抗生素的菌珠也因此被慢慢的篩選了出來。

那些菌珠的族群,由小變大;但是,換個抗生素,就可以又有效的抵抗他們...但是...又是另一種篩選的開始...

OK, 講重點:
所以,大家應該多少聽過『第幾線』抗生素吧!?
也就是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到後面的抗生素,以免到了真正需要時,因為誤用而早已篩選出抗菌珠了!

平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可是很厲害的!(是的,過同演化所篩選出來的!)可是,當身體不好的時候,常常伴隨著免疫系統下降的現象;試想,如果免疫系統效能低落的時候,細菌病毒們伺機作亂的可能行就大為提升了!這時候,就要靠藥物的輔助了!

如果,因為抗生素的濫用,造成這些不應該隨處可見的高抗藥性病菌,異常的散佈;等需要使用強力抗生素的時候,發現已經無效了,那麼,一條生命可就危及了!

所以,瞭解他們的致病機制,或許,可以提升找到從不同角度治療的機會!

所以,這篇文章,我個人認為是很重要的!


[ 本文最後由 wang.hurh 於 2007-11-12 21:54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2現金 +5 收起 理由
Charlotte + 3 感謝分享
mmarta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5-1-15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