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046|回復: 5

伊東豊雄來台 展出活建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3-8 10:18: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果現在人還在台灣. 有機會可以去北美館看這個展. 門票只要30台幣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08.03.07

建築美學近來在台灣蔚為風潮,日本當代建築大師伊東豊雄也首次來台展出重要建築作品。包括他被譽為新世紀建 築的代表作「仙台媒體中心」以及「TOD’S表參道大樓」、「MIKIMOTO銀座2大樓」等。另外台灣大 學社科院設計案將是第一次公開。

作品掀起「伊東風潮」的伊東豊雄,曾於2006至2007年間,在日本的東京、仙台、葉山三地巡迴展出。這 次來台展出為國際巡迴展的第一站,並將首度完整呈現台灣的三個設計案。此外,展出百餘件手稿、施工圖、圖像 記錄,追溯伊東豊雄36年來從事建築創作的軌跡。

其中仙台媒體中心是伊東豊雄實驗性建築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他自己最喜愛的一件。他當時大膽將這座圖書館的建 築外觀,全採用透明的玻璃拼接,並能清楚的看見裡面如海草般不規則的管狀樑柱,十分前衛的設計,也被當地居 民接受、使用。

另外,位於東京表參道,義大利精品皮鞋、皮包的知名品牌「TOD’S」的專屬大樓,在周遭林立的玻璃帷幕建 築中,使用混凝土素材,給予強烈厚實感的衝擊,採用樹木分枝的圖樣設計,樹枝由低樓層往高樓層逐漸變細,與 環境融合,別具時尚品味。

而他替以珍珠聞名世界的珠寶品牌「MIKIMOTO」,建於東京銀座的商業大樓,大樓外觀不規則的窗戶,看 起來很像乳酪,牆上施以如汽車般具有金屬光澤的塗裝,為銀座街頭一角,妝點出如寶石般閃閃發光 的意象。

最近他獲邀替台灣大學社科院新館的設計,則是他近年來注重的模糊內外空間界線的概念,打破一般學院將圖書館 置於學院內部的做法,將圖書館獨立成棟,成為台大社科院入口建築。並在一樓設計長廊做為穿越校園的通道,讓 學生及行人自然親近圖書館。

伊東豊雄許多建築結構與線條,都是運用「設計演算法」,將樹枝、葉子等大自然的不規則線條,轉化成便於建築 物使用的幾何線條。他也說,他喜歡在看似不規則的混亂中找尋新秩序,這也是這個展覽名稱的由來。「伊東豊雄 :衍生的秩序」展將於明天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到5月25日。這個特展在日本當地是以特展呈現,門票較 貴;不過在北美館,只要30元的門票,就可以入場一睹大師的作品精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5現金 +11 短評 +2 收起 理由
mmarta + 2 實用資訊
immanuel + 3 感謝分享
arthurlee + 1 感謝分享
yzk + 1 感謝分享
marspooh + 6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8-3-8 10:25:29 | 顯示全部樓層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08.03.07 04:30 pm

來台灣多次的伊東豊雄,覺得台灣的超高樓建築較少,也因此跟日本比起來,台灣的建築物較接近大自然,也不會 像新加坡,太人工,比較「無聊」。

在都市水泥叢林裡,模糊室內、外空間的界線,替建築物開牆跟外部透透氣,也讓人的動線更開闊,是伊東豊雄近 來常用的主題,在台灣的三個建築案也應用了這個概念。

像是高雄世運會主場館,捨棄過去常用的圓形會場,改為開放式運動場,與都市公園結合。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也是 如此,一樓的建物與公園一體,玻璃門一開,感覺就像是在公園裡散步,在公園散步的民眾不知不覺也會進入劇場 參觀。而在台北的台灣大學社科院,目前雖然還在初步設計,但是伊東豊雄說,教室會開些「洞」, 讓風穿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8現金 +39 短評 +2 收起 理由
wang.hurh + 10 感謝分享
mmarta + 1 有點聯想到米蘭展場
kati + 5 感謝分享
ipeace + 5 感謝分享
immanuel + 2 感謝分享
yzk + 1 感謝分享
perlemei + 10 感謝分享
Charlotte + 7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3-10 02:30: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最近等朋友都約在誠品書店
早點到就會去建築類書那邊逛一下建築趨勢
我不知道從那個文章看來的,好像是一位寫趨勢類文章,姓詹的人寫的
他說如果要看趨勢,去書店也是一種指標

我感覺目前台灣建築趨勢很日本,我猜跟最近台灣建築系新老師很多是留日的有關
出了很多關於日本建築師的介紹,還有台灣日本建築師交流的紀念精選書
與日本以外的國外建築師相比,其它國家建築師的介紹相對少很多
中文書部份如此,外文書也是日文書較多,相較於其他歐語類系建築書籍

我特別翻了一下歐語類系的建築介紹書籍
我有點冒冷汗的感覺
他們收購的所謂的大師的專輯書,到現在還是那些人Frank Gehry, Norman Foster...這跟我出國前,或說我在學校學設計時,也是賣那些書一樣
好像歐語建築界沒新一代值得介紹的案例的樣子
這樣會讓台灣人無法完全了解歐語地區建築特色與趨勢在哪裡

因為量少,所以沒有辦法比較
例如德國建築師,台灣版世界建築書籍只介紹一個GRAFT,義大利,也只介紹一個
這樣如何看出單德國建築特色在哪裡?

我不是說只介紹他們不好,而是在台灣,如果想知道更多國外建築的新知,新設計與新建築潮流的機會是很beschaenkt的
我猜大概台灣真的地小人稠,書架的空間就那麼一點點,因此也只能擺大師或名牌建築在上面,挺可惜的,台灣人就沒機會比較設計的文化細微差異與特色在哪
(不過大家也可以說,不介紹他們要介紹誰阿?)

在德國求生活過的大家,應該會知道對於德國不太以名校,或是名建築師作為追求的指標
因為大家知道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與設計特色,北歐與南歐,不同緯度不同氣候不同文化就是會產生不同的設計與藝術內涵
這無關大師,而是從地方特色與營造環境差異而生的建築

另外韓國建築介紹已獨立出一個分類,不再與外文書堆一起

這是我這幾天逛書店建築類的小感想


[ 本文最後由 primay 於 2008-3-10 16:22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2現金 +8 短評 +1 收起 理由
perlemei + 5 感謝分享
immanuel + 3 + 1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3-10 11:17:14 | 顯示全部樓層
同感!
剛剛考完 ländlicher Bau und Siedlungswesen
教授舉的案例,我幾乎沒有聽過
分布的位置大概在德國、奧地利、義大利、葡萄牙、丹麥、瑞典等
很多的思考跟在台灣接觸的“國際經驗“差很多 ---英國、法國、荷蘭、日本、美國
又拓展了視野了 :slm66BC:

例如 Luigi Snozzi 在1932開始 為瑞士 Monte Carasso 一個小古城重新整理空間結構
透過Kloster重新定義老城的核心,以及新的建築(包括 Bürgermeister 的官邸)來界定城市的新的空間次序
或是 Gion A. Caminada 怎麼處理在Alpen高山小聚落內要翻新建築,如何保持傳統的元素等等
不過這些作品,網路上很難找到好的照片資料....
http://www.kunstmeranoarte.org/de/projekte22_0.htm

[ 本文最後由 kati 於 2008-3-10 11:34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17 收起 理由
perlemei + 3 感謝分享
Charlotte + 4 感謝分享
primay + 10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3-10 16:16:2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kati 於 2008-3-10 11:17 發表
同感!
剛剛考完 ländlicher Bau und Siedlungswesen
教授舉的案例,我幾乎沒有聽過
分布的位置大概在德國、奧地利、義大利、葡萄牙、丹麥、瑞典等
很多的思考跟在台灣接觸的“國際經驗“差很多 ---英 ...



好特別,我想說你唸的是自然生態類的東西
沒想到也跟聚落有關係
我在台灣的碩士論文也寫聚落,但我對聚落的學理涉獵不深
台灣能參考的書也不多
我當時拿中地理論(聽說這個理論是從德國開始的)來套我的聚落書寫
結果被老師批得好慘

要單討論聚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牽涉到自然也牽涉到人文
討論範圍廣,不同學科多少也會跟聚落扯上關係(例如自然生態,水文,地質,地理,建築,考古,歷史,規劃....)

建築對於聚落的切入點之一是鄰里空間與生活關係,便會提到風水,如果將聚落的紋理放在華語文化圈的話
考古討論的是Besiedlung與Ansiedlung的差異(這是我上課的一小段筆記,但我不是能非常細膩地去區分差異)
不知道你那個學科討論的聚落重點在哪裡,是以人如何利用自然,達到生態平衡的觀點做討論嗎?

另外,我發現很多坊間介紹國外建築的書,只要是提到德國的
都不是留德的人在介紹(目前我看到的)
我開始在思考,在台灣,德國建築的詮釋權,如果不是在留德的人手上的話,是不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

評分

參與人數 2現金 +8 收起 理由
dank21021 + 5 是啊 我們大家來共同寫一本吧~~ ...
perlemei + 3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3-10 19:36:0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是仗著沒有必修的限制到處亂上課的神經病 :skQ36pc:
這個教授是在建築系底下
我是把整個學校當作我家後院去上課,管他的,考試照考,學分照拿

這堂課整個學期的章節大標題如下
1.Thesen zum ländlichen Raum
2.Siedliungstropologie
3.Sprawl- Auflösung der start in die Region
4.Siedlungssystem plus Öffentliches Raum
5 Der neue Landschaftsbezug Siedliungssysteme und Wahrnehmung
6. Entwicklung und Gestaltregeln
7. Methodische Anwendung d. Semiotik
8. Szenarien für Marktplätze: Märkte & Landstadt
9. Tourismus
10 im Kontext der Kulturlandschaft /zur Kultur/Regionaler Bau
11. 跟Energie有關.....(教授生病沒上...)

an 與 be的差別,我是用維基的解釋來理解,好像還ok
Im Unterschied zur Ansiedlung bezeichnet die Besiedelung vor allem die weitere Verdichtung der bisherigen Siedlung.

這堂課嚴格說沒有在學或套什麼“理論“,只有教授本身發展出來的“系統“與“視角“
整個來說,都是在處理Sanierung的問題。
不同的案例,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從建築物的Sanierung到整個聚落的Sanierung,有哪些不同的處理手法
包括有多少種的經典等等
例如,建築物與環境的關係,從Sep Ruf , R. Neutra 到 Schindeler ,慢慢發展出超大落地窗與順應地形的形態
也發展出建築的標準尺度(Mensch 1.80m, Tuer 2.00m Raum 2.40m)
到J. Utzo (雪梨歌劇院的那個傢伙) 則開始發展出Winkelhaus圍牆圍起來的私家小花園形態
而德國眼下的鄉村聚落形態,到底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產生的,Angerdorf, Strassedorf, Platzdorf 以及
不同的土地劃分方式 Allmede, Streifen ,Block, Gewanne,Streussiedlung, Weilersiedlung等等

日後我去圖書館把這些案例集中的照片掃下來在給大家看,不然還真抽象.....

至於詮釋權的問題,愛詮釋的人就給他們去詮釋吧∼
也許各校各教授不同
這個教授完全實務與解決問題為導向,沒有什麼“一體適用“的偉大理論,也對於“國際舞台“沒有興趣
(雖然實際在很多國家執行過計畫 土耳其拉 墨西哥拉 )
也不是什麼蓋鳥巢還是水立方的大建築師
不來這邊唸書,想詮釋當幫辦大概也沒有什麼機會吧

評分

參與人數 3現金 +9 短評 +1 收起 理由
perlemei + 5 感謝分享
Charlotte + 1 感謝分享
immanuel + 4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9-11 08: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